新闻精品报道的三条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6
核心阅读
●新闻作品要想成为精品,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和意愿及群众生活变化,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报道过程中,业务精湛性体现在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对语言的精炼表达,使得稿件新闻元素铺陈有序,信息要素丰富充足,逻辑架构严谨周密,语言表述精当流畅,往往让读者读起来不忍释卷。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应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制造、不传播虚假新闻,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新闻造假。
新闻精品的打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平台方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和实践。对于记者而言,新闻精品的打造是一个涉及内容选择、思想导向和文风创新的综合过程,对此进行相关路径的探究成为必然。
路径一:
坚定立场,传播正确价值观
新闻作品要想成为精品,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和意愿及群众生活变化,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如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重大主题报道作品《神山村三日》,以“神山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生活也越过越甜”为切入点,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六年前踏访神山村的情景,展现了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近年来脱贫致富的喜人变化,诉说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深情,在全国引发了热烈反响。
在实际报道中,还要坚定政治立场,这要求记者不仅要准确传达政策内容,还要深入分析政策背后的深远意义,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政策意图。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如中新社的稿件《中共二十大将如何标注历史新坐标》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在评奖语中,第一条就是称赞其“‘标注历史新坐标’被国内外媒体广泛采纳使用”。成功的原因在于记者能深刻理解了当代中国发展内在逻辑,找到每一个报道里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中国态度。此外,记者还找到了报道中的可感可亲的小缺口,使宏大的政治叙事平下来、沉下去,为外国读者搭建理解的通道。
路径二:
业务精湛,追求报道专业性
在报道过程中,业务精湛性体现在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对语言的精炼表达,使得稿件新闻元素铺陈有序,信息要素丰富充足,逻辑架构严谨周密,语言表述精当流畅,往往让读者读起来不忍释卷。
如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系列报道”,是科技日报社于2022年5月开设“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专栏。该系列报道共包括9期作品,聚焦9家央企的创新故事,聚焦真正的原创技术创新,展现了近年来国资央企在创新方面的努力、成绩及未来发展思路。记者精心采写,以点带面,每篇2000字左右的篇幅呈现出“变化”的大主题。记者以极强的案头功底,消化大量专业知识,并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进行报道,值得学习。
很多专业新闻小线索往往隐藏着行业的变迁。因此,报道专业新闻时,记者需要专业的新闻敏锐性,能够以小见大,展现出行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如《陕西日报》三等奖获奖作品《中国企业首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短短825字抓住了隆基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这一新闻。首先稿件的切入点新颖,记者通过“链接”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为读者解析“双碳”目标背景下,刷新世界纪录的重要意义。其次稿件的信息量也值得学习,记者不仅在稿件中记述了“世界太阳能之父”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的评价,还采访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及企业负责人,做到了信息全面,使得稿件的可读性与传播性更上一层楼。
路径三:
作风优良,展现崇高职业操守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应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制造、不传播虚假新闻,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新闻造假。
《人民日报》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二等奖的作品《关注城市行道树》,记者注重深入基层:沿道路步行实地观察行道树生长状况;跟随园林工人参与行道树养护工作,体验行道树养护过程。记者在深入了解城市行道树变迁历史,以历史经验观察现实问题,力争全面反映群众观点、了解多元诉求,在“真凭实据”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读者来信版注重细分议题、细化选题,真实反映因树种选择不当、疏于养护管理等因素影响群众生活痛点问题的同时,注重挖掘背后隐藏的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政策措施,缺少历史人文关怀等深层次问题,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在实际操作中,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关注社会发展难题,以专业的报道体现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类报道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改进。
上海广播电视台二等奖作品《罕见病“天价药”的破局之路》新闻专题,关注了2022年1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落地时,一款治疗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高价罕见病药物,从原价近70万元降至1.5万元,从而延伸到对解决罕见病用药“天价”难题的探讨。这一议题专业而复杂,除了病例故事,还涉及医保政策、医院、药企、基金会等方方面面。据悉摄制组在做足了功课后,争取到了各方关键人物的采访,从各个角度探讨破局之路究竟难在哪儿、有什么意义,未来破局之路该如何继续。报道发布后,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受到鼓舞,期待用药贵、用药难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更多的药企也进一步加快创新药研制和引进的步伐,体现了新闻精品的价值。
总之,新闻精品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以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为人民奉献更多的精神食粮。同时,社会也应给予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新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