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敦煌之美永久流传

作者:姚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我大学专业是雕塑,后来又继续读史论,研究的还是古典雕塑的历史。2017年10月,我在伦敦拜访老师后,到大英博物馆逛展,想看那一批从希腊雅典来的帕台农神庙的雕塑。没想到辗转几圈之后,走到了中国馆,在巨幅的《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对面,安静地放着几件藏经洞流失的艺术品,是斯坦因1906年从敦煌掠走的。虽然隔着一层玻璃,展品也受限于展柜尺寸,仅仅是几件中等尺寸的作品,但是我依然深深地被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所感染,从此开始关注敦煌艺术。

  回来后,我又去了敦煌,看了敦煌的洞窟,听着讲解员讲解其中雕塑和壁画的历史,更是深受感触。相继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翻阅过韦陀的《西域美术》、松本荣一的《敦煌画研究》、赵丰主编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等敦煌相关的著作和画册。这些图书各有其侧重点,但是对图像的细节、局部的展示以及讲解,始终感觉还是可以再深一步。于是,萌生了和大英博物馆联系获取这些高清图像授权的想法,我从2019年开始和他们取得了联系,讨论授权作品的清单。由于疫情,邮件交流也断断续续,一直到2022年年底,双方最终确认了授权的所有名单,并延请敦煌研究院赵声良老师担任主编。赵老师又对这份名单做了进一步的筛选和增补。

  2023年年初,我们正式获得了《藏经洞敦煌艺术精品(大英博物馆)》(浙江古籍出版社)所有的103幅图片的授权,涵盖唐、五代、北宋时期佛教绘画。我们先整理了所有的图版信息,中英文名、创作时代、材质、尺寸、馆藏编号等,并将每件作品都进行了打样。

  本书的大部分图片,大英博物馆都提供了原大或者超原大的尺寸,在选择本书的开本时,最初的设想是做四开尺幅。但为读者阅读方便,并且考虑到四开和八开最后定价的差距以及书架上的陈列,最终采取了现在的八开尺寸。

  我们带着打样前往敦煌研究院和赵老师碰面,进一步讨论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说明文字、序言推荐等,决定将103件作品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每个主题再按照作品的年代由远及近排序。本书涵盖说法图、经变画、佛像、佛传、菩萨像、天王、力士、高僧、曼荼罗等主题,其中有说法图与经变画16幅、佛像和佛传图7幅、菩萨像56幅、天王和力士像19幅、曼荼罗及其他5幅。

  2024年年初,作者将文稿交给了我,对每件作品的内容、释文、风格特点、艺术成就进行了详细解说,吸取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多件作品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对敦煌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也开始了文稿的编校过程。

  2024年3月,我们带着这本书新的样本再次前往伦敦,请敦煌专家韦陀、吴芳思等审阅了样稿,敦煌专家对本书的解读、图像、色彩等都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我们请大英博物馆斯坦因藏品部的陆於平老师也审阅了本书,获得了充分的肯定。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

  我们和赵老师约定了时间,请他来杭州对书稿中的图片进行校色把关。其实,之前我们已经反复调整过几次,但是这批图像因为材质不同,有纸、绢、刺绣等,褪色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初使用的颜料也不一,所以整本书的调色十分困难。赵老师在大英博物馆的库房里见过书中的每件作品,校色过程中十分仔细,对每件作品的颜色都严格把关,为整本书的精彩呈现提供了保障。

  同时,相比市场上大部分采用的200线印刷,我们采用350线印刷,印刷速度减慢但呈现出高质量的印刷品质。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画的样貌,分毫毕现。

  图书封面我们采用布面精装外加护封的装帧,内封使用日本进口细布,压印。外封使用印金加四色印刷,印金颜色为独家定制版,更显庄重典雅。

  本书的出版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我陆续在和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沟通中,争取能早日将流失海外的更多敦煌艺术精品在国内以图书的形式出版,也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欣赏、学习敦煌艺术有一定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