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景式呈现全国土地会议的编研专著

作者:韩冬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西柏坡纪念馆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实录》一书,历时近5年,今年2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其间,赶上3年疫情,在这种特殊形势下顺利走完审读报批程序并出版,着实不易,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党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该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西柏坡正是党中央“进京赶考”的始发地、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地,因此这部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首先,这部书以专著的形式彰显了全国土地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1947年7月至9月,党中央领导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大众主要是农民,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一直致力于并成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全国土地会议及时总结了土地改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土地政策,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战斗性纲领。这次会议的召开“吹响了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战斗号角,推动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高潮,不仅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命根子——土地,而且为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创造了基本条件,对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在笔者看来,这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关于全国土地会议的研究专著。此书的出版,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解放战争背后的图景和取得胜利的根源。

  其次,这部书全景式呈现了全国土地会议的整体面貌,具有权威、全面的史料价值。这本书以全国土地会议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一会议的各种要素全部考虑到并囊括其中,全面汇集了与会议相关的48份重要文献档案,包括会议的准备过程、参会人员、会议报告、会议发言、会议期间的中央电报、会议结论等,既展示了会议的全貌,又体现了专业性和权威性,让读者对这次重要历史会议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而详细的了解,可以达到“读一书而知一会”的效果。

  再次,这部书体例编排体现了“集成创新”的特点,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录》一书构成“姊妹篇”。早在2018年10月,西柏坡纪念馆策划编写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录》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社会反响良好。这本《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实录》承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录》的编排体例和框架结构,不是简单地介绍会议本身,而是从会议概述、会议日志、会议文献、追忆追记等几个部分进行反映和记述,既有会议概述对总体情况的梳理,也有会议日志对细节的详细展开和会议文献的材料支撑,还有当事人亲历回忆的延伸充实。从全书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已经成文的文献、档案,或者已经出版的人物回忆录和传记,虽不属于“原始创新”的范畴,但把这些内容全面汇集起来,以系统思维和专业视角进行加工、创造,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录》相得益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部“集成创新”的编研成果。

  此外,这部书的史料挖掘深入细致,体现了编者的细心和用心。该书是史料性研究专著,资料收集不仅全面,还体现了编者对史料的准确把握、挖掘深入。比如,在会议文献部分,第118页(中央工委及所属单位人员统计)、第151页(全国土地会议代表名单之一部)两张统计表,对中央工委的人员,包括所在科室、个人家属及小孩等情况全部收录其中,参会人员的重要信息均一一在册。又如第135页收录的中央工委关于禁止毁坏古书、古迹的指示,从有些地方土地改革时“所清出的地主家庭书籍、字画、碑帖、古董受很大损失,当成废纸贱卖”这个情况入手,认识到“这是中国文化上的损失”,强调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可以从中进一步加深对我们党重视文物保护的理解。

  西柏坡纪念馆不仅仅是纪念馆,也是学术研究基地。它用自己的优势打造了学术高地,在中共党史上、在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多年来,西柏坡纪念馆在重温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勇担新使命,希望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实录》的出版为牵引,继续将更多权威优秀的编研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