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是图博会的奋进目标

——专访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红文

作者:本报记者 章红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6月19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将开幕,届时将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现场参展,有20多万种中外图书同台亮相。作为国际上的重要书展,BIBF在版权贸易方面不仅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桥梁,也是全球出版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窗口。从第一届到第三十届,在这一历程里BIBF都发生哪些令人回味的故事?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红文。


  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时代脉搏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三十届BIBF 开幕在即,对于中图来说具有特别意义。请您谈谈BIBF创办以来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有哪些值得记忆的瞬间?


  李红文:1986年创办伊始,我们从北京展览馆启程,以国际书展的标准打造BIBF,到今年将迎来第三十届。这是BIBF推动并见证中国出版业产业化、国际化的三十届。伴随国家实力的稳步提升和出版业的蓬勃发展,BIBF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之一,成为各国参展商了解中国和世界出版业发展动态、趋势并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我印象最深的变化是,书展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986年,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大规模国际书展,满足了国家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1992年,聚焦“版权贸易”举办各种活动,为中国出版业加快融入国际出版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05年,颁发第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首次推出主宾国,举办首届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书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2006年,首次实现图书版权贸易顺差,体现了书展有效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作用;2016年,BIBF跃居世界第二大书展;2019年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最高;2020年、2021年,分别举办首个云书展和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显示了BIBF在新冠疫情突袭中很强的应变能力;2024年,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将展出22万种图书,展场面积5.5万平方米,显示出BIBF强劲的发展动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您看来,BIBF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李红文:BIBF的发展壮大,与国家整体经济文化实力不断提升密不可分,与我国出版业繁荣发展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与我们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挖掘潜力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多年来,BIBF始终坚持“把世界优秀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办展宗旨,紧跟国际和国内出版业发展趋势,围绕国际化、专业化和融合化持续创新。国际化使BIBF实现了由中外展商交流为主到全球出版人横向交流的重要转变,越来越多的国际出版人将BIBF和法兰克福书展一并作为全年书展日历上最为重要的两站。专业化使BIBF实现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助力全民阅读两手抓、两手硬。多年来,BIBF 一直有一支专业的办展团队,在他们的策划推动下,每年的BIBF都有新内容、新面貌、新气象。融合化改变了BIBF初创之时只为我国图书馆界采购国外科技类书刊服务的单一功能。如今,BIBF已转变为兼具版权贸易、专业研讨、产业互融、阅读推广、文化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会展。


  走出去和文化自信双融双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您认为,BIBF对于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哪些作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作出了哪些贡献?


  李红文:“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是BIBF这个“家门口”走出去平台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搭建平台、凝聚人脉、强化服务,努力实现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与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双融双促。

  一是充分展示中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出版物,全面展示一个时期以来的重要出版成果;二是积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通过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等权威论坛举办;扶持小型海外出版机构参展,开展国际青年出版人培训;举办中外出版人之夜、图书馆日、翻译咖啡馆等活动,凝聚了中国文化出海的国际朋友圈;三是务实推动国际出版合作,通过设置专业场和国际版权中心,组织针对性更强的各类“中外出版10+10”专业洽谈,以及开展汉学家、国际出版人走近中国出版社等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版权贸易成交率和成果转化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就目前看,进一步提高BIBF国际影响力,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李红文:衡量一个国际书展的影响力,不仅看其展会规模、国际展商数量、版贸成交数量等硬指标,更要考虑展会文化特色、行业关注度等软指标。就BIBF而言,我们始终坚持打造世界一流书展的目标,不仅要进一步提高策展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更要进一步提升书展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使其不仅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合作共赢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在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上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在以下3个方面继续发力:在组织展商方面,努力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国家出版商参展,推动中国出版物走进这些市场;在出版品类方面,继续打造儿童读物等容易走出去的板块,做精专业出版领域的版权贸易;在行业贡献方面,策划更多引领国际话题的专业活动,更好发挥国际出版风向标作用。


  发挥以书为媒以文化人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本届BIBF与往年不同之处在哪里?您期待书展实现怎样的目标?


  李红文:本届BIBF在扩大展览规模、优化展区布局、强化专业服务、提升书展品质等方面采取了创新举措。比如,打破以往国内展商和国际展商分区展览的惯例,按照综合出版、专业出版、儿童出版、艺术出版等板块重新划分专业展区,做到了相同出版领域,真正的中外融合。

  我们期待,本届书展让国内外参展单位取得更多实实在在收获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以书为媒、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助力中外出版界在更深层次上实现跨文明、跨国界、跨领域交汇交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展望未来,您认为BIBF在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将发挥哪些更为有力的作用?


  李红文: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社交化、可视化、移动化的趋势之下,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远、传播更广:一是提供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的舞台,通过举办各类活动,鼓励前来参展的百余位海外大型出版机构高层和万余位中外出版人、汉学家、作家学者发表所见所感,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二是以科技多维的角度沉浸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参展单位更加积极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使海外观众真切体味中华文化的魅力;三是通过永不落幕的BIBF线上平台和社交媒体持续向海外发布中华文化成果,以多种渠道、多元方式增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时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