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眼中的图博会——

见证行业变革创新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本报记者 尹琨 孙海悦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中外出版人在BIBF上交流对话。 本报记者 尹琨 摄


  BIBF不仅是精品图书的海洋,更是中外出版人交流的盛会。本报记者 尹琨 摄


  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迎来第三十届。在出版人的心目中,这些年BIBF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作为全球三大书展之一,BIBF参与并见证了出版业怎样的发展与变化?作为中国出版人“家门口”重要的走出去平台,又是如何陪伴他们收获经验与成长的?在第三十届BIBF即将开幕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10位不同领域的出版人,听听他们讲述BIBF的那些故事。


  从BIBF 开启职业生涯,在收获中成长


  对于许多从事国际业务、版权业务的出版人来说,BIBF是他们职场生涯开始的地方。

  2005年第一次参展经历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马丽娜印象深刻。通过布展和“守摊”,她快速建立起了对全社重点图书板块的认知;通过接待前来问询的读者和海外出版商,体验了图书推介、版权洽谈等版权经理的日常工作;通过走进海外展区,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出版社各具特色的精品图书有了认识。马丽娜建议,新编辑或者版权经理不要错过“家门口”的国际书展,因为对新人来说,沉浸式参展可谓是更快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融入职场生活的“优速通”。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国际书店总经理姜珊第一次参加BIBF是在2012年,那是她进入出版社工作的第二个星期。“在懵懵懂懂和局促不安中,从BIBF这一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图书行业盛会开始,我正式开启了在出版行业的职业生涯。”她说,从2012年至今,每一届的BIBF,她和同事们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同行相约BIBF,交流信息、增进友谊,也见证着中国出版业的变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兼北京北语金融街培训中心副总经理刘久畅初入出版行业,同年第一次参加BIBF,从展前筹备、展品甄选、展位设计、对外联络,到布展参展,很多个“第一次”令他难以忘怀。他说,第十九届BIBF期间举行了多项纪念活动和专题展览,展示了中国出版业的成就和发展历程。对于那时一个初入行业的“小白”来说,BIBF令他眼界大开,各种新鲜感和对行业的敬意油然而生。

  令新世界出版社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冯悦萌记忆犹新的是2017年BIBF。“那是我第一次代表部门全面负责书展相关工作。”冯悦萌告诉记者,“那年,社里在开幕日举办了4场高规格国际活动,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我担任了两场活动的现场翻译,独立实现了14项版权输出,收获了重要的成长。”


  见证出版业变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在受访中,出版人普遍认为,BIBF通过多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出版物展示、版权交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书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进程和中外文化交流。

  自2017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合作与出版部主任助理张冰洁一直深度参与BIBF。在她看来,BIBF的综合属性愈益增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多,越来越成为图书走出去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BIBF 开幕之夜、BIBF中外出版人之夜、出版高峰论坛等活动也为出版人之间加深交流、促进合作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台。近几年来,BIBF融合发展了新业态,如探索书展数字化、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立直播专区等。

  已参加过8届的刘久畅认为,BIBF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参展商数量和参展国家不断增加,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展品种类和数量大幅提升;数字化与技术创新蓬勃发展,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展会上得到应用,为读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展会的主题不断丰富,涵盖文学、教育、科技等领域;文化交流活动逐年增多,包括作家见面会、签售会、文学对话、学术研讨等,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BIBF这些年可喜的变化有哪些?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版权室主任漆仰平表示:“BIBF 一届比一届更具全民参与性。让广大读者看看来自全世界的书,我觉得这是书展最大的意义。”同时,这几年有了童书区、绘本展区,让孩子们多看书,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审美,还有就是我们原创的好书越来越多了,在视频时代,能不断展出有文化价值且高颜值的书,是我们的骄傲。


  面对面交流与“云”上相约,打造书香盛宴


  谈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多位出版人提到从线下展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主办方打造了“永不落幕”的BIBF。

  “BIBF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变。”海豚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董莹表示,组委会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积极调整,确保大家的参展体验。比如,在疫情期间及时发布线上参展平台,让国内出版单位在平台上获得了丰富的外方出版资源,以在线沟通的方式推动了版权合作工作。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国际版权贸易中心副主任杨旭榕告诉记者,近年来,BIBF在以前传统的版权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体验区,集中展示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使得BIBF这个业内人士的合作平台扩展为普通大众的书香盛宴。此外,“云”上BIBF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业内人士可以实现线上逛展,体验感十足。“期待BIBF越办越好,为我们出版业内更为深入地交流提供更为深层次的平台,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杨旭榕说道。

  在姜珊看来,除了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BIBF在展现出版行业文化使命方面亦有突出作用。她说,无论在哪个国家,出版行业都被认为是承载着特殊意义的准公共服务行业,而非单纯的盈利性行业。正因为如此,BIBF在推动全民阅读、丰富阅读文化方面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体现了出版行业服务时代的担当。


  展现多样文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从2007年开始,中国画报出版社国际业务总监刘晓雪参加了每一届BIBF。她对BIBF主宾国不仅展示图书,还带来传统工艺品、服饰与读者近距离交流互动赞不绝口。“希望BIBF今后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国外参展商参加书展。”刘晓雪期待未来能够把BIBF打造为城市文化活动,策划各种不仅仅局限于图书业务的丰富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参加2023年法兰克福书展时,董莹关注到BIBF的主办方在现场举办了推介会,向国际同行展示实力,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希望BIBF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水平,并且能够尽早发布展商消息,方便出版社版权人员及时了解并邀约。”董莹说道。

  BIBF不仅是重要的国际书展,也是国内出版社齐聚的盛会。冯悦萌建议,在周末公众日组织一些版权贸易人员的沙龙,增进版贸人员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期待通过BIBF平台,与更多国家的出版社建立合作。

  刘久畅期待BIBF能组织更多的文娱活动,鼓励畅销出版物的周边产品展示和衍生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他建议,跨界邀请国学专家、游戏行业、科技行业、网剧行业的知名达人共同参与,利用互动短视频、现场直播、微综艺等多种形式,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将BIBF的盛况实时传递给全国乃至全球的粉丝,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感受浓厚的现场氛围。

  “BIBF这几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很多出版社开始有了现场销售和直播加持,让BIBF不只是出版人之间的聚会和交流,而是有更多读者参与进来。”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营销编辑刘晓艳期待BIBF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扩大,让更多出版界以外的人士了解BIBF,在这里感受文化与文明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