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重构

作者:苗俊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核心阅读

  在媒介不断碰撞融合的视域下,传统媒体编辑蜕变为“融媒体记者”在媒介融合中发挥作用,除传统媒体及网站外,还要兼顾平板、手机等不同媒介的多样化需求。编辑必须从单纯的文字工作转向跨媒体工作,熟练应用各种媒体来实现信息的多媒体发布和数据融合。除此之外,通过技术学习,在内容发布时引入超链接,从一个网页快速跳转到其他网页,实现跨媒体内容的直观展现,增强信息传播的趣味性与全面性。


  传统的编辑工作往往将选题、策划、约稿、审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更强的数字化技术,使得文字的存储量骤增,也使得行业各要素成本占比重新划分。据此,编辑工作也要顺应行业发展,进行创新与重构。


  思维方式的重构


  树立受众为本的信息传播理念。信息传播必须以受众为本。这一概念强调以受众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将受众视为合作伙伴,并提供让受众参与、分享的信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重构编辑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信息传播的核心是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收方,是信息最终的使用者,他们的需求是我们进行编辑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因此,编辑工作不能简单地以自身的意愿和喜好为导向,而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应该将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合作伙伴,开展受众参与的编辑工作。受众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实用的信息,而我们也应该在编辑工作中利用社交媒体、微博等渠道提供让受众参与、分享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编辑工作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信息的创新和变革。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形式和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在编辑工作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创新和变革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总之,我们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策略和手段,让编辑工作更加适应当今的传播环境,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例如,众多媒体基于受众为本理念,打造的沉浸式产品内容定位精准,能够发挥其巨大优势,带给受众别样的体验。央视频AI手语翻译官“聆语”的应用技术,整合了多模态交互技术、3D数字人建模、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技术,使得该系统可以较好地满足听障人士观赛的需求。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词热词,使得手语表达能力逐渐接近真人。这个系统的出现,体现了央视频以受众为本的理念,为受众提供多样化、多层面的服务。

  树立大数据理念。“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数据挖掘和运用预示着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到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这条信息提醒了我们大数据的强大效能。在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应多方收集网络、手机等媒介产生的数据。通过筛选、分类并深度分析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此外,编辑也应该善于利用自动化采集所构成的海量数据流,快速查找并有效存储信息数据。通过不断开发新的用户需求,并分析和感知社会情绪,从而可以塑造出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树立创新理念。媒介融合背景下,各种信息资源和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编辑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足够多的素材和资源是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必要要求,同时也为创新信息内容和形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嘉人》杂志在2022年举办了“持续创新”百大赏线下展,在成都开启了一场可持续且环保的线下旅程。遵循着“持续创新”理念,这次从可持续、环保行动、创新设计等方面评选美容、生活方式以及珠宝品牌的产品,凝聚了《嘉人》编辑团队和专业人士对精选好物的理解与展望。在视觉处理中,遵循着循环理念,所有的布展道具均来自于对二手废弃物的利用,朴素的用品在镜头下散发出了新的生机。这次线下展,是理念、内容、技术的融合,为媒介融合时代纸媒编辑策划创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树立社会责任理念。《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媒体是社会的公器,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担当好把关人角色,在思想上要牢牢扣准上述要求,搭起社会公信力的高塔,承担起社会责任。


  工作方式的重构


  进行互联网相关技能的学习,进行跨媒体内容生产。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信息需求、信息传播平台的算法和推送机制,也就是说,要掌握充足的互联网相关技能。具体而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首先,各个单位可以积极地从社会中聘请专业人员,对编辑进行互联网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编辑应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不同单位之间可以积极合作,组织编辑人员前往不同单位学习并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通过互相之间的查漏补缺更加深入沟通了解当下编辑人员在互联网技能和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媒介不断碰撞融合的视域下,传统媒体编辑蜕变为“融媒体记者”在媒介融合中发挥作用,除传统媒体及网站外,还要兼顾平板、手机等不同媒介的多样化需求。编辑必须从单纯的文字工作转向跨媒体工作,熟练应用各种媒体来实现信息的多媒体发布和数据融合。除此之外,通过技术学习,在内容发布时引入超链接,从一个网页快速跳转到其他网页,实现跨媒体内容的直观展现,增强信息传播的趣味性与全面性。

  引入新型办公方式。首先,可以尝试引入类似“中央厨房”的协同合作模式。例如,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模式,打破了媒体板块分割的模式,专门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并建立采编联动平台,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并在随后的采编播发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办公方式适用于媒介融合的时代,值得行业内相关单位学习借鉴。其次,可以推行共享化办公。借助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高效、规范、安全的办公方式,推行线上办公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办公无纸化、信息共享化、决策科学化。

  基于经济考量适当加入市场化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产业正在逐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受众市场理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是通过媒介竞争向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活动,而受众则是“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一方面,传媒产业的市场化考量变得更加关键。媒介竞争在数字化环境中更加激烈,从而让传播媒介更需要强化自身的特点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信息发布者需要更多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以寻找更有效的渠道,将商品或服务引入消费者的视野。另一方面,媒介融合提高了媒介产业的效益。因为媒介融合可以从各种媒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让行业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总之,媒介融合中的市场化考量需要传媒产业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并通过跨媒介的协作与创新,来发现新的商业机遇和增长点。只有在这种市场化努力,传媒产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编辑在工作中应当积极观察受众需求。在出版传媒行业走向市场化的今天,编辑应当与受众即时沟通,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内容。在整个编辑工作中积极维护受众的喜好,以便随时调整出版发行方向和内容,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中秋奇妙游》沿用之前“网剧+网综”的表达形式,创意+科技+传统三管齐下,为我们展示了人间天上的绮丽美景,仙袂飘飘,人间烟火,天地之间的一团和气展现了中秋夜宴在我们文化记忆中的内核。正是坚持了受众本位,加入了市场化考量,使得中秋奇妙游大获成功,打响了河南卫视的知名度,强势吸引受众,为其后续创收奠定了基础。

  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与重构,但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编辑工作将更加依赖新技术、新媒体平台,加大与各方面的协作力度,重塑编辑工作的角色定义,实现信息传播和媒介融合的双赢。

  (作者系学习报社社长,《教育》杂志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