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发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2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215.png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印刷文化绵延千年依然光彩熠熠,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是出版印刷业进行文化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在成功举办5届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见证推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搭建平台探讨印刷文化传承发展,希望深入挖掘印刷术的深厚源泉和文化底蕴,多维度展现出版印刷产业链的融合举措和创新成果。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238.png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远涛:此次活动研讨交流文化、迸发思想火花,要在加强中国书籍社会史和印刷文化史的研究和出版、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印刷出版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印刷出版文化和红色出版印刷文化、在新技术革命大潮下不断推进出版印刷文化的创新发展四个方面多做努力。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256.png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仇英义:要站在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出版印刷业的地位作用,拓展行业创新发展的视野,围绕保障优质产品的供给,全面加强质量建设。通过数智赋能、创新创造,进一步催生出版印刷业的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培育和发展出版印刷业新质生产力。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311.png

  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龙文彬:印刷业正迸发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与美好生活更加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并融为一体。印刷人要根植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这个深厚基础,衔接传统现代,鲜明生动地讲好印刷故事。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326.png

  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剑毅:讲好印刷故事是印刷人的职责所在。上海印刷集团作为国有主要书刊印刷企业,在做好印刷主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始终致力于成为服务出版印刷的文化企业,努力把印刷文化建设经验打造成代表上海印刷业的样板项目和精品工程,更好地履行印刷文化传承传播责任。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345.png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印刷院校应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持续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精准对接,课堂教学同工作领域紧密衔接,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402.png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务中心总经理于立宣:所有的创新最终都要归结为产品创新。文化产品的创新可分为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创新及产品延伸。要注重已有资源的利用,根据市场预判和调研,开拓资源、转换资源,实现在传承中创新。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421.png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部主任郑刚:以制度、规范、创新为抓手,高质量做好重点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工作,推出极具思想性、实践性、可读性的优秀出版物,使得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中国声音愈来愈响亮。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441.png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高级主管郭绪:从“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到“打造精品教材”,教材印制在传承出版印刷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印制不仅是设备更新的推动者、技术创新的促进者,更是标准革新的积极参与者,要借助技术推动教材精品化。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515.png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华: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体验感,结合当下科技及产品特性,创意性地把传统印刷、汉字、纸张、油墨、课本文化等内容植入工业旅游诸要素中,营造印刷文化全新情景体验。


微信截图_20240522090457.png

  北京至一中和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田静: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不断演变,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技术使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书口美学这种原本小众而实用的工艺,转化为真正能够在大众图书和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