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故里 醉美江湖 全国文化名家名记者嘉兴行”活动引发持续效应

嘉兴文化名片“出圈”背后有思考

作者:戴群 高秋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1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家、记者在金庸故里参观。 资料图片


  2024年是金庸百年诞辰。浙江嘉兴是金庸出生地、少年成长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革命文化和历史文化“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地方,多年来坚持讲述“侠之大者”背后的深厚情怀和“江湖一梦”背后的家园故事。3月20日—21日,由浙江省记协、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委网信办主办,浙江嘉兴新闻传媒集团人文专题部执行承办的“金庸故里 醉美江湖 全国文化名家名记者嘉兴行”活动举行,50余名文化专家、记者走读金庸故里。

  “原来金庸故里底蕴如此深厚。”“我也被这片土地的风物、历史深深感染。”网友们线上线下的表达,也让活动成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盛事。

  该活动是如何“出圈”的?带给媒体哪些启示?


  宣传效果显著,“金庸故里”成亮点


  为讲述好“金庸故里 醉美江湖”故事,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人文专题部积极策划、精心组织,充分挖掘金庸作品文化内涵,设计了独具匠心的活动方案,并全力做好新闻宣传。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的《嘉兴日报》、《南湖晚报》、新媒体读嘉客户端,全员发动,有效整合,做好活动前期采访和全程跟踪报道,为全国媒体积累了大量丰富素材。

  活动首日,新华社客户端、潮新闻、紫牛新闻等第一时间报道活动启动盛况。针对金庸笔下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等内容,许多媒体都在头版或以整版的规模进行报道。《光明日报》推出《穿越百年,在浙江海宁品味金庸笔下侠义人生》,描写的嘉兴风物勾连着金庸的侠义人生。《安徽日报》在报道中指出,金庸的文字里是有江南水汽的,杏花烟雨的南湖,涵养了他骨子里的谦仁平和;而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则塑造了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情怀。

  此次活动为全国各媒体线下交流搭建了对接平台,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党委副书记、副站长王贵山说,金庸塑造了中国式英雄的群像,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思,又是血肉丰满的形象,让人有亲近感、代入感,这少不了年少时故乡的文化和风物对他的影响。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燕玲认为,金庸诞辰百年,故乡嘉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纪念,内容和呈现上都值得学习。《杭州日报》记者戴维是读着金庸武侠小说长大的,他表示,这次走进他的故乡,就是走进了他的根,就会明白他的大侠风范便是源自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除了线下,线上也建立了“金庸故里嘉兴行”微信群,文化专家、记者50余人在群内随时交流,逐一点评各报道,还就碎片化阅读时代如何凸显文化报道的核心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为传播金庸文化、激发创作火花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社、解放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澎湃新闻等全国各媒体共刊发新闻、专版、新媒体稿件百余篇,总阅读量达百余万人次。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金庸故里历史文化底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随着报道刊发,各平台旗下共超百万网友点赞、评论、转发,迅速在全国掀起“金庸故里 醉美江湖”的宣传风潮,为金庸百年诞辰献上一份厚礼。


  活动内容新颖,延伸丰富内涵


  此次采风活动只有两天时间,但需跨越嘉兴两个区县,点位多、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嘉宾在短时间充分了解“金庸故里 醉美江湖”特色,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人文专题部在活动前后做足准备。

  活动前,针对采风路线选择,部门成员前期深入踩点,定制最合理、省时的路线。这些线路故事多、意义大、互动强,不仅可以充分了解金庸,也包含了嘉兴的历史文化内涵。精心定制的活动手册,除了详细介绍各采风点位,还印有活动人员、相关专家的联系方式,方便沟通采访。活动进行中,除讲解员外,还有相关文化专家和对金庸颇有研究的记者辅助讲解,便于大家多角度了解金庸及其故里。

  本次采访活动设置奖项评比,各参与媒体在各自报纸、新闻客户端、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报道作品,都将进行评比。如何既满足自家平台报道要求,又能在同题材报道中独树一帜,成为各参与媒体比拼的关键。

  在众多报道中,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跨越时空!金庸和金华,神仙缘分,网友沸腾了!》成功破题。该报道从在海宁举办的金庸百年纪念展切入,聚焦到展览细节——金庸生前亲笔记录的细菌战史实,成功勾连到金华曾是细菌战的重灾区。而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原团长王选正是金华人,同时2002年曾在央视“感动中国”现场,跟金庸先生有过交集。在采风活动之后,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通过对王选的补充采访,让大众对金庸的故事又有了新的了解。

  另外,《解放日报》推出的金庸与上海记忆、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讲述金庸与鲁迅等当地名人隔空对话等报道,别具匠心,为采风活动开阔了新视野,也将纪念金庸百年诞辰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国乃至世界。

  采风活动结束后,“金庸故里嘉兴行”微信群内至今互动不断。各媒体专家就金庸报道内容、热点新闻事件各抒己见,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业务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少记者也在此次活动觅得知音。如今,大家在群内交流学习已成为常态,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可以说,此次采风活动不仅增强了各媒体间的互动,也为面临挑战的主流媒体注入了一剂“敢想、敢做、敢拼”的新闻强心针。


  推陈出新,名人文化报道“活”起来


  嘉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古城,涌现了吴镇、朱彝尊、张元济、王国维、茅盾、徐志摩等一大批名家才俊,在历史文化星空中持续绽放光芒。如何借助名人文化做好创新报道,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整理此次活动各媒体的报道,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亮点。

  如潮新闻发布的《跟随“导游”金庸走读嘉兴|看嘉兴以名人融合文旅,打造灿烂文化星河》,记者沿“金庸路线”,以金庸视角切入,串联起嘉兴的文化印记,通过追忆足迹、讲述名人故事、寻访名人后代等形式,让报道的方向朝着更多维度延伸。

  随着媒体形态发生变革,作为报纸“气质担当”的副刊,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舟山日报》在报纸上刊发的人文专版《嘉兴掼牛背后的“父女接力”》,从父女接力角度深度讲述嘉兴非遗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坚持和探索,也让大众对“江南七怪”及非遗掼牛有了更多了解。这篇广受好评的报道发布在其新媒体客户端——竞舟客户端上时,作了修改,标题也改成《我们可以从嘉兴掼牛背后的“父女接力”中学到什么?》,符合网感、生活化,更能激起大众阅读欲望。

  澎湃新闻配合报道制作了视频短片,把金庸元素融入活动,以影像呈现的方式直观地将金庸故里展现给大众,名人故里一下“动起来”“火起来”了。可见新媒体语境下,文化报道要坚守品质,也要注重趣味化、影响力,除了内容优,更要“会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