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点亮山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10


  《新声》以苗寨妇女梁足英的口吻,讲述了乌英夜校班以新编苗歌、古诗词苗语新绎等创意方式帮助苗族妇女学习普通话的感人故事,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彭学明(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新声》选择了一个特别新的角度,切口非常小,却打通了大大的世界。一方面通过乌英苗寨的苗族妇女学普通话、学知识,用知识来提升自己,用知识来打通世界,用知识来照亮生活,古老的苗寨成为时代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扶贫干部又通过推广普通话和自己学苗语,用知识来点亮山乡,也是在学新的知识。整个叙述方式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我”的情感视角的介入,让作者马上接了地气,有了情感的温度,作品就有了亲和力,读起来直入人心。

  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新声》是新时代的新声,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妇女的新声。书名好,题材好,写得也好。书中有很多精彩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这些细节唯有一个作家深入扎实的采访才有可能得到。

  梁鸿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新声》的调性和文学色彩是比较突出的,使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这个“我”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他书写的主要对象;作者是贴着人物写的,跟着主人公的动作、思维、言语来进行叙事。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这部作品把文化扶贫写得这么实在,而且文学性非常强,有充分的细节,在人物刻画上有讲究。作品始终抓住梁足英这个人,书中有两种字体,一种是以主人公的口吻叙述,一种是以作者的口吻展开,是一个有分有合、错落有致的叙述。从出版的角度来说,《新声》是出版社和作家良性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个典范。

  陈亚军(《民族文学》主编):这部作品的主体故事看似一个小切口,讲述少数民族女性学习普通话的故事,其实是置于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所以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感。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的关系,看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的关系。中华文化的深厚、多彩来自多民族语言元素的交流融合,各民族间的沟通协调对于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人民团结和文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新声》

  杨仕芳 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24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