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读者带来文化生活新体验

——茑屋书店北京首店探访记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蒲添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06

  北京首家茑屋书店开业首日,读者置身于国内茑屋所有门店中规模最大的杂志区。


  4月20日,北京首家茑屋书店(TSUTAYA BOOKSTORE)朝阳THE BOX店与读者见面。作为全球知名书店品牌,茑屋已经进驻杭州、上海、西安、天津、成都等多个城市。

  开业首日,店内采取线上小程序预约入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听到门口的负责人不时向读者提示道:“今日预约名额已满,预约了明天和后天的顾客今天也可以进店。”为什么茑屋书店一开业就如此火爆?茑屋书店里面到底有什么?带着这样疑问,记者走进了北京首家茑屋书店一探究竟。


  以“文化中枢”为概念打造


  本次开业的茑屋书店共分为三层:一层为茑屋咖啡;二层为各类图书、文创、文具、礼品和饰品等;三层为与建筑、美术、摄影等相关的艺术类图书、物品,以及开设的画廊和多功能空间SHARE LOUNGE。慕名前来的读者不但能够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杂志接触到最新的潮流文化,还能通过文创、工艺品、画廊等来感知“书店融合”。

  在咖啡吧台和用餐区旁,读者登上连接一楼与二楼的楼梯,在楼梯间可以看到国内茑屋所有门店中规模最大的杂志区。

  店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茑屋书店北京朝阳THE BOX店是以“文化中枢”为概念打造的。店内约有3.3万册图书,85个咖啡席位。在这里,读者可以一边挑选、翻阅图书,一边品尝咖啡、三明治等美食。

  茑屋书店内除了摆放着《活着》《DK咖啡百科》《需要书店的24个理由》《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等经典文学、生活、儿童类的图书,还呈现出了书店+画廊的新模式。此外,茑屋书店中摆满各式各样的文创、杂货等物品,意在打造“书店+”的新业态。


  感知图书与物品的融合


  在二楼的文具杂货区域,记者看到了许多以小动物为主题的陶器,出产自位于日本滋贺县信乐的幸生窑。此外还有文具品牌GreenFlash推出的哆啦A梦系列商品,这是首次在日本之外的地区售卖。在三楼,来自传统老店山田硝子的玻璃杯等精美的工艺品也一并被摆放。

  “我觉得茑屋书店的形式具有自己的特色,它在陈列文创、杂货的展台上都会对应放着一本介绍该物品的书或杂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图书与物品的融合。”喜爱文创产品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正如王先生所说,记者在摆放宫崎骏漫画的文创展台旁就看到了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全集》。

  此外,三楼画廊空间正在举办汇集中日两国艺术作品的展览“融彩”,展品包括中国岩彩画家莲羊从中国古诗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远山拾梦》、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的作品《727》的复制版画等。

  茑屋书店店员向记者介绍,展览取名“融彩”意在鼓励人们跨越国界、跨越领域,去发现和欣赏那些看似不同却又能和谐共生的美好。本次展览是希望各类人群都能够像色彩一样,相互融合、相互辉映,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画廊空间以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愿景,以两国艺术品为中心,持续推出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本次“融彩”展期将持续至7月20日。


  满足读者多元需求


  SHARE LOUNGE作为茑屋书店打造的多功能空间,以“创意诞生和分享的地方”为理念。SHARE LOUNGE兼具了共享办公室的功能性和休息室的舒适性,由精选的家具装点而成的空间内,顾客和读者能够自由选择心仪的座位进行阅读、学习和工作。

  店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未来这里还将举办各类读书会和工作坊活动。无论是作为咖啡店还是共享工作空间,它都可以给读者和顾客提供一个发掘和创造的环境。同时,店内还陈列了约1000册可随手翻阅的图书,希望能够为顾客带来灵感。未来,书店将与社区共同举办各类活动,致力于成为北京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记者在茑屋书店内了解到,进入SHARE LOUNGE的价格为56元/小时(不含酒精饮品)以及78元/小时(包含所有餐点),最小计费方式为1小时。店内设置了约100个席位,既有适合在购物间隙休息的咖啡位,又有适合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学习区,还有适合多人共同讨论的卡座,这样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读者和顾客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正在SHARE LOUNGE内阅读的于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可以提供一些零食、饮料和安静的环境,在茑屋逛累了,来到这个空间里阅读和休息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