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会结合点:行业媒体的竞争之道

作者:雷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1

核心阅读

  每个行业都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行业与社会结合点的话题备受读者关注。因此,行业媒体时常遇到来自其他各类媒体的“同台竞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越来越多的“同台竞技”中,思想价值引领之正、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需,以及记者的“主场优势”之力,是行业媒体应对挑战中必须坚守的定力和价值。


  行业类新闻媒体是新闻舆论阵地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专业、精深的报道传递政策、引导舆论、服务行业。而每个行业都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行业与社会结合点的话题备受读者关注。因此,行业媒体时常遇到来自其他各类媒体的“同台竞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在多元舆论环境中,行业媒体要想在新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依靠高品质的内容取胜。因此,找准行业和社会的结合点,在各类媒体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上深入耕耘,靠专业取胜,以此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应该是一条行业媒体值得探求的竞争之道。


  “同题作文”,以“人有我优”来占据先机


  行业媒体拥有较为稳定的行业内部读者群体。传统媒体时代,他们依赖于通过行业报了解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国家、部委政策及权威解读、行业讯息、典型经验等,这是行业媒体的立身之本。

  今天,这些核心竞争力仍在,但一些内容已不是独家,更不足以支撑行业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融合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信息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指尖滑动就能对海量信息“博观而约取”,哪家媒体的新闻产品思想价值高,能满足丰富认知、能力拓展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就会为谁买单。稳固行业读者群不易,要想再提升纸媒和新媒体的阅读量,就更得拿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一些备受社会关注的行业话题,恰是争夺读者稀缺的注意力资源的机会,这也是行业媒体展示自我、亮出品牌的窗口。

  以新闻出版行业为例,实体书店、古旧书市场、直播卖书、电子阅读,以及打击图书盗版、破价售书等话题,既是行业焦点又是社会热点,与此相关的动态事件多次登上热搜榜,受到各类媒体追逐。各类媒体的报道就会形成PK之势,而读者身兼职业人和社会公众的角色,会在比较中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行业媒体在平台方面不占优势,如果在“同题作文”中交上的是同质化稿件,缺少读者需要的独特价值,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那么,以高品质报道助推行业发展也就成了空谈。


  价值引领,在共情共鸣上达到共赢


  深度、角度、锐度、温度等等,都是读者所看重的维度,当然一篇文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必须与主流价值观同频共振。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读者和社会读者对业内同一事件的价值判断是一致的。因此,对行业媒体来说,更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眼光看行业事件,从社会效果谋报道取舍,在共情和共鸣上达到共赢。而要抓住行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最佳结合点,笔者认为,关键是价值引领。

  对于同一个事件,媒体定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在报道角度和立场上就会有所差异。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考验着行业媒体的引领能力。面对社会关注的行业新闻,必须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上阐释立场,来报道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因此,行业媒体的书写,立足点应是为行业发展鼓与呼,维护行业的发展利益,助力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行业媒体深耕与社会的结合点,绝不是蹭流量、追热点,而是在起点上就要把社会效果放在首位。

  行业媒体站在专业的、对口的基础上扫描社会热点,需要以社会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领域,关键是把握好行业热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实体书店是城市的灯塔,近年来受到房租等经营成本的重压和线上销售渠道的冲击,其生存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不论是作为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还是民营书店,经常是笔者所在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的主角。我们聚焦新店开业成网红打卡地、老牌书店闭店升级改造,探索“书店+”的多种打开方式,又或是面对一家书店的无奈退场……行业媒体的定位和属性,要求必须基于长期观察积累,反映书店经营与读者需求的内在关联,更深入地透视时代发展之变、社会生活之变,从一家书店的经验做法“推己及人”,摸清经营服务的变与不变,为业界带来借鉴启发。实体书店搏击市场浪潮的身影,也是行业媒体通过报道观照社会的窗口,以更有力地助推书香社会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图书直播带货近年来风生水起,涌现出一批头部主播。短视频大V带货卖书、出版机构自营短视频卖书等渠道的销售效能,正在超过传统的实体书店、平台电商。基于内容定位和服务对象的特点,我们追踪热点的落脚点注定与其他媒体不同,一方面,要通过报道成功案例推动更多图书出版单位、发行企业积极应变,在挑战中寻新机。另一方面,销售渠道再怎么变,都连接着上游的出版社和终端的读者群体。在诸如“破价售书,最低1元”等破坏出版生态的事件中,一些自媒体也纷纷炒作,在纷繁芜杂的舆论环境中,行业媒体必须以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客观理性呈现各方呼声和建言,给出切实、有针对性的方案,担起维护行业利益、服务社会大众的责任。


  守正创新,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媒体深度融合和媒介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行业媒体在深耕社会结合点中守正创新,加强深度报道、调研报道、评论等建设,以独家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笔者结合采编实践案例提出几点思考。

  提高站位,开拓视野。任何行业都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行业媒体要找准行业发展的根脉,必须有较高的站位和开阔的视野,如传统文化热、文旅热、考古热等现象背后都有深层多元的需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领会精髓要义,融入报道实践。比如,古旧书市场是“书香京城”的独特景观,2023年11月,本报记者深入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潘家园旧书市场等4个地标性经营场所,在头版刊发调查报道《古旧书业:老业态尽显新调性》,笔者作为责任编辑配发评论《古旧书业传承发展正当时》。以人为本讲述市场与读者双向奔赴的故事,更重在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看待古旧书业与文化传承的深度契合,呼吁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扶持,让古旧书流动起来、经典活跃开来,文化传承的薪火能更好地接力。

  理论业务,一体两翼。对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掌握,决定了对一个事件的分析阐释水平。行业媒体对热点话题发声,要将学理、法理、情理相融合,以政策、法律法规为支撑。如对于饱受诟病的直播破价卖书,加快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是遏制恶性“价格战”最有力的措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到推动制定相关法规规章的计划,其中便包括业内人士已提出多年的图书价格立法呼声。多年来,从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建言,到敏锐捕捉热点事件的日常报道,本报持续为破解“价格战”发声,为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了媒体力量。

  践行“四力”,缺一不可。对行业媒体人来说,“四力”缺一不可,不能依赖所拥有的行业优质资源就固守“一亩三分地”、继而养成惯性、惰性,“四力”不足的作品也会先天不足,行业媒体积累的资源优势也会消耗。因此,记者不仅要勤走行业,更要踏出行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观察行业鲜活的脉动。

  热点面前,贵在冷思考。每有热点话题迅速发酵,赢得流量不光在于反应快,更重要的是在狂欢中保持一份清醒,多一些冷思考,这也是新闻传播所倡导的理性精神。今年1月23日、2月28日,《人民文学》和《收获》这两份老牌文学刊物先后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人民文学》联手董宇辉4小时销售8.26万套的新闻在1月24日引爆网络。这次成功的携手可以在严肃文学杂志身上复制吗?本报报道基于深度采访观察而提出,出版要在这个时代制胜,一方面要找到和创造更多读者进入的入口,另一方面应专注打磨精品、修炼内功,才能长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总之,在越来越多的“同台竞技”中,思想价值引领之正、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需,以及记者的“主场优势”之力,是行业媒体应对挑战中必须坚守的定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