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是良性互动的文化邂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22
“博物馆里过大年”是近些年在我国一些城市兴起的春节假期文化休闲新方式。甲辰龙年新春,“博物馆热”依旧,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迎来了一波参观客流高峰。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春节期间(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2月19日澎湃新闻)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味。而多地博物馆春节期间“不打烊”,让“博物馆里过大年”得以实现,能够更好满足游客进馆游览的需求。
“博物馆里过大年”是年俗文化的变迁,更体现了公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也是公众文化认知水平提升的一种体现。近年来我国重视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诸如博物馆数字化、亲民化,一些博物馆提供24小时服务,推出“夜游”服务等,都让昔日“高冷”的博物馆加快“出圈”。另外,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为“博物馆里过大年”打好了坚实基础。
要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而不止于春节等假期,需要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奔赴”。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就能为“博物馆热”持续输送“原动力”。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发展,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最大程度利用与盘活博物馆资源,才能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为春节增添了文化味,也带旺了博物馆的人气。春节文化是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两种文化遗产在春节期间的博物馆里“邂逅”,公众与传统文化也在博物馆里邂逅,各方彼此成就、良性互动,共同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