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时代 出版业新作为

作者:冯玉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3

  作为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子计划,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已实施4届,推出200余个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笔者分析2023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的入选项目发现,本届数字出版精品项目更凸显了当前出版业系统性创新、多路径升级的创新成果和业务模式,在多样化出版、细分化内容、全景式服务、富媒体传播方面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显示了新时期出版业的新作为。

  举重若轻、细说精讲,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大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受到重视。这类项目按需、分层、分类,面向不同人群,创新重大主题内容的生产方式和表达方式、接触渠道,用更生动更便捷更有效有趣的传播方式和互动体验,化繁为简,精耕细作,精准传播,推出具有强大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精品力作。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配套教学资源平台有效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令学生入脑入心。地方出版单位小切口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综合运用电子书、有声书、音视频、动画动漫、H5、小程序等多种形式,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如《乳娘》融媒体出版项目使得红色主题内容多形态多渠道深入人心。

  开放向新、跨界共生,协同构建内容价值引领的数字出版新生态。从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矩阵构成看,一个由内容生产者、平台建设者(渠道商)、技术供应商和智力支持方产学研用协同共建的产业价值网络正在形成,单向度、延长式的内容数字化已向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智能化、可视化、跨界共生的新生态转型。如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成功整合了多方资源,从积累病例和用户数据资产到核心技术能力的发展,再到最终服务用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还成功地与经验丰富的互联网团队合作,开发并运营了社区化产品“中华病例说”。《海晏晨昏》海昏侯解谜书融合出版项目在众筹平台上成功募集数十万元资金,并巧妙地将传统的图书阅读与线上游戏融为一体,创新性的跨界融合为行业开创了新模式。

  内容为本、服务为路,出版业守正创新的手段路径更加清晰。数字出版精品项目通过研发运营,正盘活存量资源优势,精准对接用户,聚焦“专精特新”,做深做透产品和服务。如基于AI技术的智能制造知识服务系统构建了包含海量知识内容资源的“智能制造知识库”和“智能制造知识服务平台”。古籍经典的活化与创新应用正逐渐摸索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进路。如古籍图典资源库从大量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搜集整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像,为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大数据提供新的资源。

  智慧赋能、技术支撑,内容与科技双向奔赴的深度融合局面正在形成。现阶段数字出版精品敢用、善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数据化决策、数字化生产、在线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多场景呈现、全媒体传播”的全方位智能生产、服务、管理链接正在成形。如斑马APP创新性地将AI技术融入到内容体系和高品质动画视频的专业研发中。技术选型视野更加开阔,既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通用适配技术,着眼适合管用,充分挖掘满足业务需要的各类适配技术;又能对前沿技术保持高度敏感并尝试探索应用,实现科技在新业态和新场景中对出版的有效赋能。如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共享服务项目利用VR(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开放的沉浸式新形态教学服务平台,为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

  示范引领、蝶变新生,精品项目的头雁效应彰显。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囊括主题类、大众类、教育类、专业与学术类和少儿类各个类别的创新成果,这些“关键少数”已凸显头雁效应,一些出版单位依托历届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开始矩阵式、平台化推演升级,通过多年的精品生产拉动,形成了多线作战、全面创新的“多面手”数字出版专业团队。当然,纵观4届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成果,尽管这些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已然夯实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应该看到,出版业融合发展在可持续增长方面仍有值得优化的空间。出版业应加强探索实践,使产品和服务的新兴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数据和用户运营的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出版新业务在出版总盘面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形成基于优质内容的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时代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版力量。

  (作者系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