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技术赋能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11
8月30日,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从创新到应用——出版融合发展经验分享”活动在天津举办。与会嘉宾纷纷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与探索成果,并围绕出版领域如何利用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展开深入的探讨交流。
总结和分享心得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在致辞时表示,出版融合发展当下已经步入深水区,在这个时候很有必要分享成果、总结经验,技术应用创新与数字出版的结合应当以出版单位为责任主体,围绕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成果分配、流程改造等深入分析如何在机制方面创新,希望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共同推动技术应用持续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故宫出版社社长章宏伟以《故宫出版社数字出版新业态探索》为题,从“做好每个电子出版物”、建设“故宫出版社数字出版实验室”和“故宫数字出版体验馆”3个方面,介绍了出版社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数字故宫”建设为依托,发扬匠人精神,扎实做好每款电子出版物,详细阐述了故宫出版社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做法,并和大家分享了《探秘丹青》等新型数字出版产品,这些产品融合了Web3.0、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5G、物联网、网页游戏开发等技术,实现了包括对《千里江山图》在内的绘画名作的数字场景再现和情节构建,带给观众全沉浸式的线上“云展览”体验,让与会者感受到故宫文化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成果与经验迭出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陈志敏以《科技出版融合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模式研究》为题,从对融合出版的界定谈起,系统阐述了科技类出版单位在融合出版业务开展上的思路、目标、业务架构、产品形态、应用场景、成果输出、知识服务及转型的路径、方法和模式,展现了该社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成果。他表示,融合出版是出版主业转型中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高质量的知识传播、知识库构建、知识服务以及新业务开展等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给行业同仁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多角度启发。
就科技引领出版融合创新经验,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分享了以“文泉学堂”助力高校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以建设SciOpen(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提升自主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国际传播力、以“文泉智造”提供垂直专业领域知识服务3个领域的探索成果,让大家看到了在产学研结合的推动下,出版社通过科技引领持续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谢炜围绕数字时代的学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从中国学术出版的现状、学术出版融合发展新探索、数字学术出版国际传播新路径3个方面,介绍了该社近年来在建设和营销皮书数据库、“一带一路”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以及研发数字学术解决方案,探索学术OA出版新模式、AI多语学术资源库,构建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展示了未来数字学术出版生态的宏伟蓝图。
亮点与高招频现
在圆桌讨论环节,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主持人姜占峰首先围绕出版融合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参与讨论的出版单位、技术公司代表结合各自实际,展开充分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总编辑葛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目标,坚持品牌策略,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中心,驱动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建设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内容资源安全问题、运营合规问题,通过技术深度赋能出版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破解提高出版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的难题。
就当前面临的机遇,人民卫生出版社智慧数字中心主任陈永刚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内容+技术+应用场景”数字出版产品,实现数据驱动业务的稳步发展;在技术赋能出版融合的过程中,要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长明围绕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大模型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新技术和产品在赋能出版融合上的一系列亮点,并提出了解决出版融合发展痛点和难点的思路、方法。
同方知网总工程师吴晨介绍了同方知网在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实践,他表示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拥抱开源是做好大模型开发的“三条腿”,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编辑加工校对效率。
南京云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茆传羽就如何推动大模型开发、如何保障数字内容资源安全等问题,阐述了技术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和与会同仁一同分析数字时代出版社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