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书生意的矛与盾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8

  说起二手书店,稍有点年纪的人通常会想起一个逼仄空间、堆满旧书,间或有粉尘飞舞,看店的、逛店的大概都不年轻。但多抓鱼曾在北京大望路、三里屯等地推出二手书实体店,来书店市集的大都是“90后”“00后”。说是曾经,因为到今年6月底,多抓鱼已是“开了五次店关了四次店”。

  关店了,生意应该是黄了。不过,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多抓鱼APP持续运营,如果仅从成本与营收角度看,近两个月来二手书生意并未下滑。那么,是这门生意不需要实体店吗?由“纯互联网人”组成的多抓鱼团队却又认为需要。但是,自2018年实体店推出以来,预想到的与意料之外的矛盾让他们不得不关店、思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听他们分享了二手书生意的矛与盾。


  愿景与现实


  “好内容应该通过流转传递给更需要的人,或者有重新被发掘价值的机会。”谈起二手书,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希望做一项环保又可持续的生意,同时期待更多人形成看完书之后流转给下一个读者的意识,而不是丢弃或者束之高阁。

  推动流转,清洁与消毒必不可少。“简单来说,大部分童书可以实现逐页清洁。首先,童书大都页数不多。其次,一些童书比较精细,比如每页都有覆膜,经得住更精细的消毒与清洁处理。”多抓鱼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清洁时间、消毒后臭氧残留都有测量与控制。

  然而,价格却不像清洁一样可以自主控制。除了绝版或收藏的书,通常用于流转的二手书应比新书便宜。“多抓鱼是互联网企业,我们会有数据抓取与分析,因为产品需要有价格竞争力。但是图书市场的打折、直播、促销、满减等营销活动越来越多样,有时会出现外部新书定价比多抓鱼二手书还便宜的情况。”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充满变化与不可控的外部市场,从而及时调整二手书价格。

  既然价格优势难控,只线上买卖、不开实体店,不是更有利于控制成本吗?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相比较其他平台,他们更注重二手书流转,这自然会带来大量图书处理信息。比如,仅判定图书新旧、瑕疵就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即便一个仓库中几十个员工同时处理这些业务,也很难提升二手书的周转率。此外,为收藏或阅读购买的二手书,读者会因目的各异产生对图书展示的不同要求。这进一步增加了信息管理的任务量。因此,多抓鱼更希望以实体店形式,让消费者像购买其他物品一样,直观体验二手书质量,这样不仅能促成购买,而且可以阅读交流,甚至以阅读促进社交。“人海中遇到读同一本书的人,也是一种美好。”

  除了这些矛盾,多抓鱼还曾遇到读者认为卖出的是正版书,入库检验却是盗版书的尴尬。对此,多抓鱼计划在产品层面持续改进,年内将内部数据库积累的部分盗版书鉴定要点向用户开放,更有效地支持正版书的消费与循环。


  新空间与新难题


  二手书生意不是新鲜事,想做好还得靠创新。互联网企业擅长处理数据,多抓鱼的创新就从数据入手。“多抓鱼借助数据分析,与出版社联手推动一度绝版的《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再版重印。我们从数据判断这本书可以做独家首发,一次性采购几千本都能卖掉。事实上,第一轮上架的新书大概一个小时就卖空了;之后又加印,现在基本也卖空了。”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希望可以经常性地将二手书需求相关数据反馈给出版社,推动一些已经绝版的书再版重印。

  “二手书到货提醒规模是我们判断一部稀缺绝版书能否走重印模式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不是决定再版重印的唯一数据。”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图书再版重印有自身的市场逻辑,《以利为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除此之外,他们还关注图书内容品质、话题热度等多方面因素。多抓鱼从多种数据可以分析出有些图书品质好、需求高,但没有重印,导致二手书市场价格虚高。他们希望通过更精细的运营开拓出更好的阅读服务。

  严格来说,多抓鱼不是图书出版发行业内的企业,因为他们不仅有图书板块,还有二手服装等多种业务。他们是传统行业中涌入的外部力量,但同样关注图书市场、服务阅读需求。“多抓鱼刚开始做二手书业务时,很多人认为现在没人买二手书。后来做二手服装时,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包括二手书在内的物品流转、再次利用,既有需求也有市场。”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希望把二手物品流转做成可持续的生意。

  “生意通常需要覆盖更多人群,但二手市场相对分散。直播可以促进销售,但二手书阅读差异性很大。”多抓鱼相关负责人说,多年来的实践既可以看作是实验性项目,也可以当作为探寻二手市场商业模式所做的努力。虽然目前在租金等诸多因素下关店,但这个暑期的收购旺季业务并没有下滑。多抓鱼关店时举办的“掏心窝子大会”也并没有悲观悲情,只是希望认真思考怎样在“废墟”上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