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样子,“+”在内涵中

——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实体书店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实习生 陈佳媛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9

  阅青山书店之美不仅在于空间装饰,更在于用心服好务,由此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 乔健 摄


  实体书店的业态升级,不断给读者带来惊喜。书店人喜欢用“+”这个符号描述自身的业态融合。+文化、+咖啡、+戏剧……多样的形式激发着实体书店的活力,也临摹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未来。

  然而我们在讨论实体书店“+”的时候,不应忽视的一点是:内涵比形式更重要。形式只能吸引一时的眼球,而内涵才能支撑书店走得更远。不久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多家实体书店,探究他们如何展现“+”背后的真正内涵。


  “人情味”流进读者心中


  让实体书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听起来难,做起来更难,然而阅青山书店用真诚给出了解法。

  9米高的中庭空间,明亮温暖的大吊灯映衬着原木色的主色调……走进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郎文创产业园的阅青山书店,外在装饰就为它加分不少。

  但想要留住读者,仅有好的环境远远不够,阅青山创始人高岩说:“我们的主要读者都是附近的社区居民,为他们服好务是最重要的。”

  对社区读者来说,“人情味”是他们愿意走进一家书店的关键,对此,阅青山给出的策略就是,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经常喝美式咖啡,没问题,店员会记住你的喜好,来时笑眯眯地问一句:“老样子?”有喜欢的作者,也没问题,店员会提前帮你把作者新书留好,只等你空闲来取。期末复习心情烦躁,更没问题,你只要一抬头就会看到店员在旁边准备的点心和加油小纸条:“亲,加油,你一定行!”

  渐渐地,附近的读者和书店形成了一条纽带。今年高考结束后,就有不少学生带着水果和礼物向高岩和店员们道谢,也有学生在烈日下和店员们一起安装书架。“和这些读者相处时感觉心很暖,也觉得做实体书店真的很好。”高岩说。

  如果说阅青山书店让书店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那么位于宋庄的佳作书局则用艺术感染读者。

  创办于1942年的佳作书局一直致力于提供全球优质的艺术出版物,虽然诞生在上海,后来却辗转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主理人也是热爱文化的外国人。直到2014年,书局的“大客户”朱帅在上一任主理人鼓励下,接手了佳作书局,终于让它重回国内。

  佳作书局宋庄店作为旗舰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宋庄本地的艺术家。朱帅坦言,专业艺术类书籍垂直化程度高,让书店的运营难度加大。“因为相对国外,中国的艺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审美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相信大众对艺术的理解会逐步提升,这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小而美,专而精,佳作书局开到了热爱艺术的人心里。逛逛佳作书局,已经成为很多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一种“暗号”。而热爱艺术的朱帅也喜欢与这群志同道合的人聊天,对他而言这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享受,“我上一任干到70多岁才卸任,我现在三十出头,希望自己能够开开心心地干到80岁”。


  “舍弃”换来术业有专攻


  对很多实体书店来说,“+”意味着大而全,各式各样的业态竞相出彩。这家书店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就是位于宋庄艺术村核心位置的春风在书店。

  “您要来得早点,能赶上我们文创用品的大清仓。”春风在书店店长马丽洁回忆起自己放弃所有文创产品经营时说。

  对于一家主营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书店,多一些文创产品不仅可以引流,同时也能增加收入。但马丽洁觉得这只是形式,与她理想中的实体书店内涵大相径庭。“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如果一家书店里没有好书,读者自然不会愿意光顾。” 

  “让我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一群孩子。”马丽洁告诉记者,每年宋庄都会有不少学生在这里过年,春风在书店也会举办小型聚会,让读者在这里包饺子、看春晚一起跨年。那天的最后一单发生在晚上11点30分左右,几个学生拿着一堆书走向马丽洁所在的付款台,春风在书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买的书品质非常高,这一瞬间我突然看到了新的希望。对此,我希望自己作为书店人也能拿出匹配的态度,那一刻我就决定把所有与书无关的文创都砍掉。”

  她的这一决定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多是“这能养得活书店吗?”对此马丽洁就回了一句——术业有专攻。“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做了这个决定后我一直反思过去经营书店的两年,我真的把书籍这块扎下去了吗?我觉得没有。所以我要沉下去,因为看书人是有的。”

  现在随便拿起书店的一本书,从图书的亮点、作者的风格、类似的推荐等,马丽洁都能跟读者侃侃而谈。“现在书店活得很好,我想这也给专注于‘书’的书店主理人们一些勇气,因为实体书店永远是书的家。”她说。


  展现更美的人文风景


  大运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附近的书店就以大运河为“卖点”,为自身内涵式发展寻找多样注解。

  京杭大运河书院坐落于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内,仿宋式的建筑风格大气优雅,室内外环境优美,契合京杭大运河2500多年的深厚底蕴。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其打造的大运河意境空间,超过2000平方米、兼具多重功能的展览区域,主要用于展示各类书画作品、文化艺术品、非遗作品等。除了展览空间外,该区域还配备了一些小教室,用以开设运河学堂,进行各类文化教学活动。此外,还提供会议室来满足学术讨论等需求。京杭大运河书院经理孙锐告诉记者:“我们充分利用大运河的品牌优势,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这既体现了我们的优势,也增加了书店品牌认知度。”

  和京杭大运河书院类似,中国书店绿心公园店也背靠大运河,步入书店,一幅漕运图从一楼延伸到二楼,婉转流畅颇具气势。中国书店绿心公园店的另一大特色是文化讲座。“公益文化讲座是我们的招牌,读者们的口口相传让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店员敦艳妮告诉记者。

  在敦艳妮看来,要想将文化活动做得更好,活动的内容必须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大运河文化是我们大多数活动的灵感来源,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劳永逸,我们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主题和形式来充实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他们多进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