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系统性变革 学界不能置身局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1-18
传媒业界与学界,就像左手与右手,长在一个生命体上,离开彼此,都是残缺的。但是,长期在一起,因为熟悉,又显得陌生。传媒业曾经光芒万丈,可以照亮整个世界,世界之光似乎都来自传媒人手中的“火炬”。相比之下,新闻传播学界就成了弱存在,他们负责在路边送花、喝彩。其在智识上的贡献和声援,所得的正向反馈也不多,得不到多少褒奖与回馈。于是乎,学界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浅吟低唱,声量时大时小,存在感也不强。
后来,新闻传播学界把精力和兴致投注于“学”,恶补“无学”之憾。这期间,对新闻传播学贡献最大的当数传播学。传媒学者在新闻学周边迅速扩张传播学版图,将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半径空前延长,知识疆域大面积延展。这种知识疆域的扩张,不仅是外延意义上的,更是内涵意义上的,它改变了新闻学的基因排序。
新闻传播学界的这种“好学”之风,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新闻学自闭的知识生产定式,大量新知的涌入,打开了新闻学的理论想象力,其原本简陋的理论工具箱得到了改善。
只不过,新闻传播学界的“好学”之风狂飙突进,导致海量异质性知识的倒灌,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之间尚未形成强关联,没能与新闻学原先的知识逻辑深度勾连起来,不能感应传媒业一线的重与大、痛与乐。学者们忙于知识的内循环,沉醉于知识的孤芳自赏,与热气腾腾的传媒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失去了介入生动实践的能力。对此,若不觉知,任其惯性使然,新闻传播学就有被业界抛弃的危险。
时下,正值传媒业转型的非常时期,对于处在转型阵痛期的主流媒体而言,可谓生死攸关,命悬一线。主流媒体融合转型,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伴随各种急难愁盼。如今,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系统性变革处于攻坚阶段,一线改革者承压几近极限,体能、意志和智慧都绷到极大值。这个时候,主流媒体处在全方位的待哺状态,急需外援的加持,更需系统性的抱团取暖。
至此时节,新闻传播学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考验不仅来自传媒业一线的拷问,还来自理论自身的破茧突围。有没有勇气直面应对?有没有能力应对?极限挑战考验新闻传播学界的勇气和智慧。面对水深火热的改革一线,没有理由作壁上观,也不能以局外人身份隔岸观火。面对系统性变革,学界显然不能置身于系统之外,应为这场系统性变革输送动力和智慧。
传媒业火热的改革实践是一个巨型开放实验室,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学界全心置身室内,保持在场状态,深度介入,于实践中出真知,借此,检验我们的理论解释力。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在书斋中玩造词和智力游戏,而是要坚持深度在场,朝着“枪炮声”最密集的方向出击,往激流深处奋楫,在极限压力下锻造知识的硬度,在全真场景中检验理论的成色。回归新闻传播学的“实学”传统,知行合一,把知识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实践大地上。
(文章摘选自《新闻大学》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