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人文回响”中沙文学沙龙在沙特举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5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以“时代印记·人文回响”为主题的中沙文学沙龙近日在沙特阿拉伯苏欧德国王大学举行。活动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石化中东代表处联合主办,中沙两国知名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中的人文精神与时代价值。
苏欧德国王大学校长助理乌萨马·本·艾哈迈德·加姆迪致辞时表示,近年来,通过与中国的出版机构合作,包括文学、文化遗产、学术专著等10多个主题作品的互译已经完成,来自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优秀作品被推荐给彼此的人民,彼此的思想价值和经验被传播给更为广阔的世界。希望通过文学文化交流让两国青年共同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海云表示,中沙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可以交流互鉴的共同价值。在中沙经典互译项目推动下,已经有多部经典作品在两国翻译出版。中国政府将持续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为亚洲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作出积极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化中东代表处总代表练铭祥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愿景”深入对接,中沙两国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作为长期扎根沙特的能源企业,中国石化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参与者,更应是文化的沟通者。希望通过参与此次文学沙龙,为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贡献绵薄之力。
在对谈环节,4位中沙文学界代表展开交流讨论。
中国作家麦家分享了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中巴格达的一个叫哈桑的人历经一路坎坷去开罗寻找财富的故事。他说:“生活就是需要经历各种考验、鞭策。哈桑的故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生海海》主人公上校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林丰民谈道,每一次成功的翻译,都是一次“人文回响”的清晰传递。中国政府主导的各种互译项目发挥了文化引擎作用,有助于促进文学交流的常态化与多样化。
沙特作家优素福·穆海米德分享其作品《气味陷阱》时说,《气味陷阱》通过3位主人公以气味感知世界的不同旅程,揭示了人性、记忆与道德冲突之间的复杂关系,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心理撕裂与灵魂救赎。沙特阿拉伯苏欧德国王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教授易卜拉欣·法利赫认为,这些深刻体现人性价值的优秀作品,帮助我们提炼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智慧,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提供了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