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社编辑记者精心策划全球妇女峰会主题报道
合力搭一座看见“她”的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5
会场内外,媒体记者们的翻译器里流转着数十种语言,却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让每个女性都能平等享有发展权”。
10月13日至14日,中国和联合国妇女署合作在北京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恰逢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3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在这场国际盛事的现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和编辑们以专业素养和独特视角,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妇女事业的一座桥梁。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新闻记录,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她力量”对话。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雅的采访本上,记录着各国代表的观点交锋;她的镜头,聚焦着全球女性发展的共同愿景。在高雅看来,手中的笔和镜头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串联起中国与世界女性的鲜活纽带。
上会前两周,得知要采访俄罗斯审计署审计委员,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妇女理事会俄方主席斯维特拉娜·奥尔洛娃,高雅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她查阅了大量中俄妇女交流的新闻报道,反复推敲采访提纲,既希望问题有深度,又期待能捕捉到人性化的细节。
当高雅与斯维特拉娜·奥尔洛娃面对面坐下时,迎接她的不是一个严肃的官方对话场,而是对方主动起身的一个温暖的拥抱和真诚的笑容。在专访中,斯维特拉娜·奥尔洛娃不仅认真回应每一个关于妇女事业发展的问题,更主动分享了近年来中俄妇女在文化、公益、青年交流中的动人片段。
“当前,中国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妇女超过一半;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就业者中妇女约占三分之一,她们的领导力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斯维特拉娜·奥尔洛娃引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数据说,“目前中国有近4000万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超过45%,这有力地说明了她们已成功融入最前沿的行业。”
高雅意识到,这一刻,她所做的更像是在搭建一座桥——一座让不同文明中的女性看见彼此、理解彼此、成就彼此的桥。这也正是本届全球妇女峰会的主题所在——“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
通过像高雅一样的报道,中国妇女发展经验的全球价值得以凸显。正如斯维特拉娜·奥尔洛娃在采访中所肯定的,“传统价值观与性别平等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加强的,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峰会报道中,高雅和她的同事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背后的务实精神。“性别平等从不是‘单一国家的课题’,中国以‘半边天’理念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早已成为全球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我手捧那份墨香犹存的峰会特刊时,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欣慰,更是一份为时代执笔、与历史同行的深刻感动。”中国妇女报全媒体总编室主任赵梓涵全程参与了此次峰会的全媒体宣传策划,并作为夜班主编带领团队完成了2025全球妇女峰会特刊的出版工作。
“作为编辑,我们记录的是国家发展与女性进步的交响,书写的是千万‘半边天’的追梦人生,虽未奔赴盛会一线,却同样在字里行间与全球女性同频共振。”赵梓涵动情地说。
10月13日,《中国妇女报》浓墨重彩地推出由30个中文版和2个英文版组成的2025全球妇女峰会特刊,“思想如炬,照亮平等前行之路”“中国答卷,四个前所未有温暖厚重”等手绘长卷,串联起中国推动性别平等的坚实足迹,呈现出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壮阔征程。高雅的这篇题为《中国妇女发展经验值得全球借鉴》的专访也收录在内。
随着全球妇女峰会的落幕,赵梓涵、高雅和她们的同事们继续投入到后续报道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她们知道,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从30年前“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到今天“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北京再次见证了世界妇女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