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第十四届上海期刊论坛在沪举行
立足行业新需求 破解学术期刊发展难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4
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10月10日,第十四届上海期刊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共同承办。
上海期刊论坛由上海市期刊协会、上海市出版协会和上海大学于2012年联合发起。本届论坛以“技术赋能 深度融合 创新引领”为主题,立足行业新需求,为破解学术期刊发展难题、探索未来路径搭建对话平台。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杨小平在致辞时表示,我国期刊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要认真思考分析期刊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探索进一步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路径、新举措。期刊业从业者应更加注重内容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多推出体现时代和文化价值的精品力作,多推出创新成果,多提供新知识、新信息,多培养新作者;应更加重视技术赋能,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传播全流程,借助技术提升出版效率与传播广度;应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推动内容融合、传播融合、业态融合;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切实推进期刊领域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推动期刊业不断繁荣发展。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表示,在当前数字技术重塑学术传播生态的背景下,学术期刊需把握技术赋能机遇,推动业态融合与创新,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上海大学副校长于雪梅向与会者介绍了上海期刊论坛创办以来的基本情况,并表示,上海大学期刊社将持续在内容建设、技术应用、学科协同等方面深耕细作,努力打造更多兼具学术影响力与行业引领力的高品质期刊。
论坛分开幕式、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分论坛等4个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倪亦靖分享了提升工程类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经验,强调精准选题与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杨立英探讨了大数据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展望精准化、动态化的评价新趋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寿步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版权管理的挑战,提出“标注+审查+规范”的应对机制;南京大学教授杨海平则展望“出版智能体”在智能审稿、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