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自我修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2
读书,一旦进入了自由阅读境地,就成为了一种生命的自我修炼。
这种“修炼”,体现于过程,也彰显在结果。
读书,是一件安静的事情,也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这一切,都注定了与外界的隔膜,乃至隔绝。安静,需要屏蔽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扰,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事因素。屏蔽环境因素,即意味着你失去了热闹,失去了热烈;屏蔽人事因素,则意味着你将失去嘘寒问暖,失去灯红酒绿,乃至于失去一些个人的功利。
这个过程,你会在一定时间内陷入寂寞之中。寂寞,意味着孤独,意味着莫名其妙的无聊,这也是一种苦。好在,你在读书。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自己渐渐陷入书中。书中的内容,会化解你的孤独,会冰释你的寂寞和无聊。你渐渐适应了寂寞,能够耐得住寂寞,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寂寞。
这就是一种修炼。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必定是一位终生的读书人。一曝十寒,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在享受自由阅读的同时,也一定具有明确的阅读方向。
可是,读书不辍,又谈何容易?
这需要恒心,需要意志力。一个好的读书人,在阅读之初,他一定会经历一个“强迫性阅读”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并非外部力量所加,而是自身施加的压力。压力持久,逐渐适应,便会形成一种意志力,便会拥有一份恒心。于是,阅读,就顺理成章,成为一种习惯了。目标总是要有的,为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也需要一份恒心,需要一种意志力,并且,要一以贯之。
所以说,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恒心、意志力的培养、修炼过程。
读,则思,没有思考伴随的读书,不叫读书。
思考有两种:一是有意识思考,二是无意识思考。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的过程,总会有思考伴随着。思考的过程,要凝神聚力,要筛选信息,要勾画、摘录,要联想、想象,要归纳总结,甚至还会情不自禁地延伸拓展……总之,要调动人的各种能力。
会读书的人,在读完一本书后,还会写一点题跋、题记性的文字,或者干脆写一篇书评,以强化对所读书的印象和理解。
因之,可以说,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培养、提高自己种种思维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自己思维养成习惯的过程。
读书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除了获得必要的所需知识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在于一种形而上的收获——提高一个人精神品位,升华一个人的思想高度。简言之,修身养性。
所谓“精神品位”,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正应了苏轼的那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会构建一个人的精神气场,使得一个人光华洋溢,灵气四射;会使一个人“脱俗”,品行端正,不做“戚戚小人”,而做“荡荡君子”。所谓“思想高度”,实则就是提高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能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能识大体、行大道;能有一种高蹈的情怀、高尚的情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社会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走下去……
这,就是一种果,一种自我修炼的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