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冯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在追忆与展望中创造时代新经典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2

  本报讯 (记者商小舟)中国现代文学馆近日在京举办纪念冯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翻译家于一身的文化大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五四时期,作为沉钟社的重要成员,冯至以《昨日之歌》等早期诗集,确立了“哲理的抒情”这一独特风格。抗战时期,冯至在西南联大迎来了创作高峰,诗集《十四行集》融汇中西,标志着中国新诗十四行体的成熟,完成了中国新诗从浪漫感伤到现代经验书写的转向。新中国成立后,冯至的工作重心转向学术建设与教育事业,为我国的德语文学教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冯至的诗歌开启了一代人的现代主义想象,他的学术研究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了坚实的桥梁。纪念冯至,就是要学习他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宝贵品格,即以文学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仰、以诗为史书写时代的赤子情怀以及向外兼容的开阔胸襟。这启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既要沉下心来,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萃取主题、塑造形象、凝练语言,写出属于人民的时代史诗;也要抬起头来,展望世界文学的广阔星空,在深入的交流与互鉴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经典。

  “大家的发言使我们加深了对冯至先生的敬仰和崇敬。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不仅是我们的父辈和亲人,更是社会的人,是公众研究的对象,是人民的诗人和学者。”冯至女婿徐金堃表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诗人西川等在发言中重温了冯至作品的学术厚度与诗性美感。大家一致认为,冯至以《十四行集》树立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高度,其诗作沉静而深邃,展现了普遍性的人文关怀,更以温润谦和、敦厚儒雅的人格风范,开拓出学术与诗艺相互映照的独特道路,其创作与精神至今仍为青年一代提供启迪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