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极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2
我有一套《芥子园画谱》,用压岁钱买的。有了画谱,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见了中国的山水、花鸟、人物,这与生活中的“看见”完全不同。画谱里,景物变成了简洁的墨线,取舍之间,喧闹的世界幽静了,留在纸上,成了中国画。后来我才知道,真有个“芥子园”,是明末清初名士李渔建造的一处园林,在南京。那地方不大,但山水楼阁,一应俱全,人在园中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这很像欣赏中国画,方寸之间,寥寥几笔,大千世界,尽收笔端。
创作抗战题材儿童小说,埋在我心底的“芥子”发了芽,冒出个“芥园花铺”,我想到那些养花的人。他们向往美好,热爱生活,有恒心。日本侵略者都是贪心的强盗,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妄图蚕食中国。中华儿女浴血抗争十四载,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英雄就像养花的人,他们不畏风雨,胸怀大爱,守护着我们祖国的大花园。他们平凡,却开出了人生最美的花。就这样,有了芥园花铺,故事就有了生长的沃土。
这花铺很小,一座院子,几间屋,河边有块花田。人物也不多,就那么几个。然而,小中见大,少中寓多,他们是战火里中华儿女的代表。伟大抗战精神透过情节和细节,闪耀在人物的身上。不过,小说是多义的,开放的,超越的,藏而不露、引而不发的,不是几句话能讲明白的。读小说,像坐在屋顶看星星,屋顶不大,星空却是无限深远的,它与人的心灵互为呼应,不同的读者能咂摸出不同的滋味。
老作家孙犁经历过抗战,他文笔清新,让抗战小说有了诗意,“荷花淀”的水长流不息。他对这场战争的感受很独特。他说:“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是的,文学的价值就是弘扬真善美,战争中也会开出美德之花。
我生活在沈阳,这里留有许多历史痕迹。尤其触动我的是,1999年,日本遗孤在沈阳建立了“感谢中国养父母碑”,我开始关注这段特殊的历史。东北是侵略者铁蹄践踏最久的地方,谁不恨日本侵略者呢?然而,面对无辜的孩子,中国老百姓心软了,慈悲心战胜了仇恨。这段历史,不也是一种“美好的极致”吗?!《芥园花铺》从卢沟桥事变写起,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在烽火中,小说主人公罗友梅长大了,八岁的小姑娘迎来了青春年华,她经历了家国之难、战乱之险、丧亲之痛。但是,花铺里的鲜花依然绽放,美好的人性是永恒的。这一切,让她更领悟了爱的真谛。
回望历史,我看到了血泪,也看到了美好的东西。我不掩盖血泪,但我更要描述美好的东西。芒种时节,我动笔写这部小说,在清明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创作时,我眼前老是浮现出一幅中国画:寒风里,雪花飘飘,梅花开了,远远地,飞来一只白鹤,落在梅园。白鹤仰望红梅,梅花对她微笑……这是梅与鹤的故事,也是人与人、国与国、日月与星辰的故事。
《芥园花铺》
马三枣 著
接力出版社
2025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