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暑期“护苗”行动与基层工作融合推进——

寓教于乐,从清理向引导转变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1

2025深圳未成年人网络共护暑期特别活动现场。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供图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开展未成年人普法集市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互动体验。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供图


  今年暑期,广东省深圳市在“护苗”专项行动中,实现与基层建设各项工作融合推进。各基层单位的“护苗”行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组织开展的“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安全教育”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基层网格的“护苗”工作由管理向治理、由清理向引导转变。

  在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与属地保障,融合暑期青少年民生微实事、基层党建、综合文化、文明实践等工作,合力共筑青少年精神文化的“绿色长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多地采访中获悉,基层网格以“护苗”为主题开展及延伸各项活动,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之中培育广大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与道德情操,通过清朗文化环境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挥基层网格优势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持续建设“护苗”行动基层网格,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为阵地,聚合全市的阅读资源、文化资源,发挥基层网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组织社区网格员、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营造“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撑起未成年人的“保护伞”。

  罗湖区组建“护苗”志愿宣讲团,以家校社联动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结合罗湖区的社区文化特色,“护苗”行动基层网格因地制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如在南湖街道等商业繁华区域,重点宣传文明上网和抵制非法出版物;在翠竹街道等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重点宣传绿色阅读和版权保护。同时,邀请社区居民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和文化消费方面的经验和困惑,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局面。

  福田区建立的“护苗·绿书签”志愿者服务体系,是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儿童友好城区的创新务实之举。记者了解到,福田区通过整合资源与社会力量,搭建全民参与“护苗”工作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让清朗的文化环境成为其茁壮成长的土壤。

  光明区在街道及社区图书馆设立少儿活动室,组织开展绿色阅读促成长活动,通过全民阅读引导青少年形成阅读正版书籍的理念。“小凤凰悦读会”“绿色阅读进社区”“绿色阅读暑期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在亲子阅读之中引导青少年及家长识别非法出版物。在光明科学城工作的冯魏巍向记者表示,暑期“护苗”行动与全民阅读结合,既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又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解决家长假期托管的后顾之忧。

  在南山区,“腾讯护苗·壹基金儿童服务站”日前揭牌,该服务站聚焦打造专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线下阵地,为开展系列活动提供支撑;在宝安区,西乡街道25个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合开展暑期安全守护系列行动;在龙华区、龙岗区、坪山区、盐田区,开展的青少年文明网络宣传活动,通过趣味游戏、情景模拟、知识竞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践行网络文明公约;在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社区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护苗”主题活动。


  线上线下合力共治


  在线下实体场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合理优化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检查队伍的人员配置,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实体书店、报刊亭、印刷企业、网吧等场所进行全方位排查,切断非法出版物及网上涉未成年人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链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护苗”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该局开展的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综合整治、问题图书专项清查行动、网络文化专项治理行动中,“扫黄打非”与“宣教”形成合力,既堵住不良内容传播的“排泄口”,又疏通青少年文化需求的“护城河”。

  在线上虚拟空间,深圳市委网信办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压实属地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严肃清理网络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持续开展“E路护苗 共育花开”2025深圳未成年人网络共护行动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内容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宣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理念,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深圳市委网信办举办的“小公约 大保护”2025深圳未成年人网络共护暑期特别活动暨暑期研学探营活动中,小朋友们饶有兴致地参与到《网络冒险岛:安全护卫队》儿童心理剧的演出之中,从“剧中人”的视角认识网络风险,并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参加活动的罗子云说:“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上网的重要性。同学们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时间,放下手机,静心阅读,丰富假期生活。”


  全市统筹一体联动


  以体系共建、机制创新、网格深耕为工作思路,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在全市探索统筹治理工作框架,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合力。“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积极联动新闻出版、网信、文旅、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系统,建设“护苗”志愿者服务体系,共同构筑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坚实屏障,营造清朗向上的文化环境。如在教育系统中,结合深圳市家庭教育“悦伴”计划,开设“家长护苗课堂”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家长的监护能力;在公安系统,开展“护苗”行动,持续保持打击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力度。

  在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统筹指导下,以福田区为试点,依托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重点实体书店设立首批28个标准化“护苗”志愿服务工作站,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网格化服务网络,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共治”,让“护苗”行动的触角延伸到青少年群体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记者在多个社区现场采访中看到,“护苗”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非法出版物及网上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的危害。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优化文化环境治理“一张网”,不断与工青妇幼等群团组织的工作相结合,向“宣教”引导转型。如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组织的2025年深圳市少先队小骨干培训班课程加入“文明上网”“安全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圳市妇女联合会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中也将融入“护苗”行动的内容,满足儿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暑期“护苗”行动以全市统筹联动为主线,在夯实基层网格治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护苗”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增加优质阅读资源、文化资源的多元供给,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构建“护苗”行动长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