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阅读 新生活 新图景”新疆全媒体阅读推广活动喀什站——
天山脚下,见证书香绘就新图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8
8月22日,“新阅读 新生活 新图景”百社千校新疆行活动暨新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启动。 本报见习记者 李泽罡 摄
8月22日,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稻香泉村开展阅读活动。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8月20日,小读者们在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昆仑佳苑阅读空间读书。
本报见习记者 高戈 摄
在红其拉甫口岸军营为戍边将士捐赠图书、在喀什六中举办“共同阅读”名师课堂、在喀什新时代文明中心聆听通过阅读改变命运的读者心声……作为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20日至9月3日,“新阅读 新生活 新图景”新疆全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以下简称“三新”活动)深入喀什地区,通过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等形式,深度覆盖家庭、学校、农村、机关等各个层级的全民阅读推广节点。
其间,文化名家、阅读推广人开展走读分享、主题授课、线上直播、文化采风及作家专访活动,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0余家中央级媒体在报、网、微、端发布上百条图文、音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媒体联动”等方式,在全疆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全民阅读热潮。
挖掘新疆全民阅读推广价值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阅读资源呈网络覆盖:拥有7家新华书店、8座图书馆、56个乡镇图书室、466个农家书屋及校园读书角等,还有流动图书车深入乡村、牧区、戈壁、毡房;在塔城地区,文学精品迭出,如何建明的《石榴花开》、李艳阳的《巴克图往事》、刘亮程的《本巴》等;在吐鲁番市,“阅读+文旅”新业态吸引10万余名读者线上打卡;在喀什地区,今年以来已依托各类阅读空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00余场次。
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在稿件中描绘的生动画面。连日来,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记者深入喀什地区的城市、乡村,在社区、学校等地见到新疆全民阅读推广的真实景象。通过多日的走访,大家纷纷感慨,在新疆,阅读的风正吹拂天山南北。
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是全民阅读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覆盖面广、深入新疆城市肌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民阅读广泛开展的重要保障。连日来,多位记者从阅读活动入手,深挖新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层价值。
“我们了解到,2024年,新疆全疆共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超1.3万场,参与人数约493万人次,反映出新疆读者对阅读的重视和需求。”《光明日报》记者孙金行在采访中得知,近年来,新疆以提升阅读供给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化内容生产、创新服务模式、打通资源壁垒等多维举措,不断丰富阅读资源总量,提升阅读服务效能,为天山南北的读者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阅读活力。
“新疆出版界深耕本土文化,推出了一批反映新疆风貌、讲述新疆故事的优秀出版物。”《工人日报》记者苏墨在调研中发现,新疆出版单位持续强化出版力,不断扩大多文种出版有效供给。如《新疆文库》《首届天山文学奖丛书》《新时代天山文丛》《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古典文学丛书》等重大出版工程,系统梳理了新疆的文化遗产;《驻村笔记》《天山颂歌》等现实题材作品,生动记录了新疆的发展变迁。
“三新”活动期间,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召开“阅读与出版”“十五五”出版选题策划会,聂震宁、赵剑英、徐剑、肖风华、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等17位出版名家和作家齐聚一堂,献计献策。对此,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党委书记、总编辑李翠玲告诉媒体联盟记者们,新疆出版人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履行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以高品质出版服务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将阅读风景转化为笔下图景
专业的阅读指引,为新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保驾护航。记者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三新”活动的主要思路,就是邀请一批国内知名作家、文化学者走入新疆,既以名家效应扩大阅读覆盖面,也为新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注入先进经验与内生动力。
“昆仑山,是我文学之路的起点。”作家毕淑敏携其最新力作《昆仑约定》现身喀什书城。毕淑敏回溯了自己16岁时以卫生员身份踏上昆仑雪山的难忘经历,分享了她创作《昆仑约定》的源泉。“阅读能点燃思想的火花,让平凡的个体绽放出更多智慧和力量。毕淑敏老师的这句话,也是我们推广阅读的意义所在。”《中国文化报》记者党云峰说。
作家马伯庸携新作《桃花源没事儿》在喀什大学新华书店举办读者见面暨签售会,分享如何从历史缝隙中虚构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世界。“通过马伯庸的作品分享,不仅能让新疆读者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让他们更加理解历史与叙事之间的张力与魅力。”央视网记者李志北说。
“全民阅读之所以被称为一项工作,是因为它需要‘养’和‘育’。家庭的启蒙、校园的推动、社会的影响,共同为青少年营造静心读书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一代。”8月24日,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随“三新”活动走进喀什六中举办“共同阅读”名师讲堂,为高三学生送上写作“锦囊”。
邀请专家和记者们走读新疆,不仅为新疆培育阅读土壤提供方法指引,更是让大家深入新疆、了解新疆,鼓励大家将所见风景转化为笔下图景。
8月26日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受邀深入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麦盖提县,走进公益林管护站、治沙基地等地开展阅读推广,并实地采风挖掘创作素材。“在这里看到树木、小草的生命绿色,是人类生命家园的拓展,也是新梦想的生发。”看着眼前的景色,徐剑感慨道。
“我的创作根基就扎在天山脚下的牧场和村庄,写的是各族同胞共同生活的日常,是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其上的人们最深情的注视。”8月25日,在帕哈太克里乡稻香泉村的稻香泉书院,首届天山文学奖获奖作家、新疆作协副主席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与读者分享文学如何书写乡土中国。作为新疆著名的“文化之乡”,帕哈太克里乡依托稻香泉书院等文化空间,持续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已成为喀什地区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和乡村文化振兴的亮丽名片。
“为什么他们都来了新疆这个大会?”在《文汇报》记者、“许蜜桃”工作室主理人许旸的镜头里,作家李敬阳、朱玛克·卡德尔、朱林崎做客位于喀什古城的江南书局·丝路之光书店,向记者分享了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表达,更好地向读者们讲好新疆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丝路之光是江南书局走出上海的第一家书店,这处兼具西域明媚和江南秀美的文旅交流空间,让东方明珠上海与丝路明珠喀什遥相辉映。如何让跨越千里的阅读故事紧密相连,也是我们记者非常关注的焦点。”许旸说。
阅读以更生动方式走近读者
阅读,在交流与交往中激发火花。媒体联盟记者们发现,近年来,新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让阅读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走近公众,成为他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
8月23日,“声悦天山·经典永传”中华经典名家诵读盛典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声音艺术为新疆全民阅读注入新活力。观众郭秋红带着8岁孩子到场,“第一次参与这种经典诵读活动,最大的感受是,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家乡更深刻的美好。”
全民阅读推广不仅有名家参与,更有基层阅读推广人贡献力量。“来新疆之前,这片土地对我而言只是《中国新疆通史》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响;真正踏上这里,书里的文字才活了过来。”西部计划志愿者王鹏飞在阿图什市一所小学支教,为了让孩子也能在书中读懂历史,他将书中经典故事制成卡片分享给学生,带领大家共读历史类书籍。如今,村里的孩子大多爱上了读书,甚至带动不少家长加入阅读行列。
“阅读并非为了记住某句话、某个情节,而是让读过的内容悄然塑造你的性格、格局与判断力。”8月26日,在喀什大学举办的“新阅读 新生活 新图景”阅读分享会上,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焦扬分享了她对阅读意义的理解。2021年,焦扬开设了一间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墨点书房”。如今,她还组建了读书会,邀请名家与读者面对面,探索多种“阅读+”模式,让更多人因阅读而拥有改变自己的力量与勇气。
“阅读不仅能扭转个人命运航向,更能凝聚群体奋进的力量。”8月27日,在喀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读书改变命运”阅读分享会上,作为基层阅读推广志愿者代表,乌昌海关退休干部于侠如此说。此外,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影像科医生玛日耶姆古丽·热合曼、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黎立等多位分享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感悟,带来了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阅读故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普通的读者因为阅读眼里有了光,人生也有了方向。”在连日来的调研中,《中国教育报》记者却咏梅发布《让阅读真正抵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浙江工业大学教师秦一: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等图文、视频报道,将镜头对准因阅读而改变的普通读者。
“分享阅读不是为了‘晒书单’,而是希望更多人通过阅读,读懂新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读懂祖国的辽阔、温暖与力量。”喀什地区文化艺术创新研究会主席、作家赵青阳的这番话,道出了本次活动的深刻意义。
在媒体联盟记者们的眼中,在他们的笔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社区,从线下到线上,阅读的种子正播撒在天山南北。这些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将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