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推出“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专题报道:

汲取精神力量 激发奋斗精神

作者:薛耀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9

  《华商报》日前推出“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纪念党的七大胜利召开 80周年”专题报道,深入回溯党的七大和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新的征程上拼搏进取。

  这一专题报道创新创优,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创新版面设计,增强视觉效果和可读性。头版以《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 华商报推出纪念党的七大胜利召开 80周年专题报道》为大标题,在象征鲜红党旗的底色上,绘制金色党徽和延安宝塔山、党的七大礼堂图案,再打出专题报道内容提要,上述图文占据四分之三版面,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后面专题报道的4个整版,不仅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金句置于版头作为引领,而且版面统一的版眉图案和版题,也让精心编排的文章图片和故事性的漫画专版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吸引读者喜读爱看。

  二是专题系列报道,发掘深刻内涵。《党的七大是“极其重要”的一次大会》《七大胜利召开是延安精神成熟期的主要标志》《党的七大加强党的建设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等报道,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党的七大的历史意义和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主题。不仅有益于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传承这种红色基因,深刻认识到党的初心和使命,筑牢信仰根基,更有益于使广大民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专家解读与评论,指导现实发展。《华商报》在“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纪念党的七大胜利召开 80周年”专题报道中邀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党史专家、学者撰文,对党的七大的历史意义和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和评论,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观点和分析。

  例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薛琳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不犯错误,而在于它从不讳疾忌医,在于它能以郑重的态度直面问题、以求真的作风分析问题、以坚定的决心解决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燕玲在文章中表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一个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和动力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展示共产党员形象的过程,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四真”,延安精神就能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种专家解读与评论的形式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主题,提高报道的深度和权威性。

  四是故事化叙事,入眼入脑入心。“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纪念党的七大胜利召开 80周年”专题报道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与党的七大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使报道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杨家岭的故事讲不完也听不完》《首次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油光纸小本子成为珍贵的纪念品》《代表伙食标准:每人每天1/10个鸡蛋》等报道通过“文字+漫画”的形式,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党的七大期间和新时代传承延安精神的动人故事。

  例如,《首次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写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前六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开会。从中共一大到六大,或是借房或是租房开会,或是在别人提供的房子里开会,所以朱德才会在中共七大开幕式上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房子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这句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图文并茂的讲述方式也让读者更容易通过历史事实来感悟“靠什么团结”和“凭什么胜利”这一时代命题,从党的七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探求“从胜利走向胜利”之道,让奋进新征程的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在现实中感受新时代的思想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