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守护文化净土 创新治理模式

作者:吴明娟 顾常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4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目标,将“扫黄打非”宣传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体系,通过“六个同”工作机制(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验收、同考核)构建全域宣传网络。截至今年6月,该县已实现宣传覆盖无盲区、知识普及无死角,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500余场,发放资料10万多份,群众知晓率达96%以上,形成“文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夏邑模式。

  高位统筹强机制 织密宣传网络

  夏邑县将“扫黄打非”工作列为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制定《夏邑县“扫黄打非”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群众参与”四级体系。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整合文旅、教育、市场监管等16个部门力量,按照“舆论引领、宣传造势、氛围烘托”原则,构建“节日+节点+日常”全时宣传矩阵。

  在传统节日宣传中,该县创新打造“文化节气‘护苗’行动”。春节开展“正版春联进万家”,元宵节举办“扫黄打非”主题灯会,清明节结合文明祭扫发放《文明祭奠倡议书》;在重要节点上,“3·15”期间销毁侵权盗版图书2000多册,“4·23”世界读书日启动“绿书签·正版图书漂流”,“七一”建党节融入红色经典诵读抵制侵权盗版出版物。据统计,全县围绕18个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活动420场,形成“周周有宣传、月月有主题”的常态化格局。

  精准施策进校园 构筑成长屏障

  “家长们注意,正规教辅书应印有ISBN书号和版权页……”在夏邑县一高考考场外,“护苗”宣传队志愿者正向陪考家长演示非法出版物鉴别技巧。夏邑县抓住中高考关键时段,在8个考点周边设立咨询台16处,发放《新风伴我行》教育读本1.2万册、版权保护手册8000份,现场解答咨询300余人次。

  校园普法实现“三维融合”。县里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开展“法律情景剧进校园”,将《著作权法》案例改编成小品《盗版的代价》;结合公益电影放映,在《闪闪的红星》等正片前加映“护苗”主题曲《守护一扇窗》,覆盖全县365所中小学;利用校园开放日举办“模拟法庭”,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侵权盗版案件审理流程。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累计开展“扫黄打非”主题班会、书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230场,培育学生宣传员800名。

  基层创新接地气 激活宣传末梢

  “非法影像莫传播,盗版图书毁幼苗……”每天清晨,太平镇刘花园村的大喇叭都会响起方言版“扫黄打非”快板。该县录制12套方言音频,涵盖政策解读、案例警示等内容,全县726个行政村实现“大喇叭宣传”全覆盖,日均播放6小时,惠及群众50余万人。

  在文艺创作领域,夏邑县组建25支“文化轻骑兵”,发动民间艺人创作《“扫黄打非”保平安》三句半、《版权卫士》民间小调等作品28件。郭庄农贸区艺人孙凤莲创作的双簧《盗版陷阱》,以“集市卖书”的生活场景揭露非法出版物危害,单场观看超200人。“看表演比读文件有意思,回家就教孙子认正版书标。”北岭镇村民王桂兰说。此外,县文化馆开设“扫黄打非”文艺创作培训班,已培训基层宣传员150名。

  多维拓展提质效 融入农耕文化

  夏邑县创新将“扫黄打非”融入农耕文化脉络。立春举办“耕读传家·拒绝盗版”书画展,雨水时节开展“版权保护进茶园”,惊蛰组织“绿书签·护苗春耕”主题实践。今年夏至节气,县文旅局联合非遗传承人,通过泥塑、柳编等形式展示正版与盗版对比,吸引2000余名群众参与互动。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在“夏邑融媒”APP 开设“扫黄打非”专题板块,推送案例解析42期;依托全县726个村级微信群建立“指尖宣传网”,每日转发“护苗”微课堂;在智慧书屋、民营书店等场所设置“绿书签”宣传角89个,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版权保护知识。夏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丁永利介绍:“我们在孔子还乡祠等文化地标打造‘护苗’主题长廊,让宣传融入群众日常行走的风景。”

  如今的夏邑县,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正版标识”覆盖率达100%,由“五老”人员、网格员组成的220支“文化巡逻队”常态化巡查;12345举报热线群众主动举报占比提升至70%,较去年同期上升45%。“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群众成为文化市场的‘活探头’。”夏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斌表示。

  下一步,夏邑县将通过把“扫黄打非”监管移植进“五治统筹 四防融合”智慧平台,实现侵权线索“扫码举报—快速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管理,并打造“护苗”主题文化街区,让清朗文化之风浸润城乡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