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峡文艺出版社推出千万字巨著《孙绍振文集》
资深编辑领衔 打造“闽派”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4
近日,凝聚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孙绍振60余年学术精华的《孙绍振文集》(20册)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推出。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启迪与共鸣,让出版过程更加迷人、更富创造力。”回忆起《孙绍振文集》的漫长出版之路,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林滨感慨道,本套文集的成功出版正是编辑与作者双向启发、携手共进的结晶。
编辑与作者相互成就
“编纂如此体量庞大、内容精深、跨越多个领域的学者文集,是对出版机构专业眼光、学术判断力和编辑功力的检验。”林滨提及,该丛书的出版绝非一时兴起,其动议可追溯至2010年。
彼时,孙绍振的代表作之一《文学创作论》自2000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多次重印,长销不衰,已成为公认的文学理论经典性图书,其市场生命力证明了出版价值。此后,如何积极构建孙绍振图书板块,成了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个课题。
随着孙绍振的学术疆域不断拓展,他近年研究重心深入古典文学、古典诗词,思想愈发精进。孙绍振持续焕发学术生命力的著作是一座亟待系统发掘的“宝库”。正是基于对这座“学术富矿”的深刻认知,海峡文艺出版社毅然启动了这项浩大工程。
“积累文化、传承文明,为社会奉献好书,一直都是编辑从业者的目标与理想。”林滨表示,《孙绍振文集》的出版,绝非一日之功,这里凝聚了资深编辑领衔的精锐团队长达10余年的艰辛耕耘。
文集统筹编辑林可莘告诉记者,面对孙绍振先生丰富多元,跨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语文教育、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的成就,如何科学、清晰地呈现其思想脉络和整体风貌,成为编辑工作的核心挑战。
在编辑的初始阶段,编辑团队对孙绍振及其作品的认知缺乏整体的意识,对丛书内容的分类也未能形成系统认知。面对这一状况,编辑团队在数年间持续与孙绍振本人深入沟通,同时主动研习其作品与理论,最终才与作者共同敲定了文集的框架结构。
文集共划分为“文学理论研究与评论卷”“语文学科理论研讨卷”“文学创作与演讲卷”三卷。“文学理论研究与评论卷”聚焦孙绍振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核心成果;“语文学科理论研讨卷”集中展现孙绍振作为语文教育改革推动者的卓越贡献;“文学创作与演讲卷”则完整收录其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极具个人风格的演讲体散文。
鲜活展现学者魅力
“在与孙绍振先生无数次的深入交流后,我们对作者的认知已从片面渐至深刻,对其整个生涯的文学理论与语文教育体系也形成了更为透彻的理解,这让我们在编排这套体量庞大的丛书时,得以确立更精准的定位。”林可莘说,每一次拜访孙绍振,都能在他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娓娓讲述中汲取思想精华。而在与编辑团队10余年间共同打磨书籍的过程中,孙绍振也在持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从内容上来说,《孙绍振文集》系统汇编了孙绍振迄今为止的全部代表性学术著述、文学评论、教育论述及文学作品,全景式展现了一位“闽派批评”旗帜性人物的学术风华与创造活力。
整套丛书在分类与内容编排上,不仅力求“全”,全面汇集迄今为止所有具有代表性的著述;更致力于“精”,通过科学分卷凸显核心主线;还追求“深”,深入展现作者的思想脉络与独特文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将“语文学科理论研讨卷”与“文学创作与演讲卷”独立成卷的编排,生动彰显了孙绍振超越纯理论家的多元身份,既体现其在基础教育实践领域的深耕成果,也展现了其在公众人文传播中的卓越贡献。
“孙绍振先生激情澎湃、幽默犀利的演讲体散文,本身就是文体创新的典范,让理论焕发出别样魅力。”林可莘翻开《孙绍振文集》,向记者展示其中的文字和插画。她告诉记者,连同书中的排版留白和配图孙绍振都有他的美学要求。
“我认为孙绍振先生持续20余年、影响深远的高考作文深度点评值得所有语文教师和学生品读与学习。”林可莘说,在《孙绍振文集》的“语文学科理论研讨卷”中,不仅收录其关于语文教育理念的深刻论述,更包含海量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的解读案例,此卷是其理论“落地”教育实践、惠及亿万学子的生动证明。
本土理论创新的时代强音
逾千万字,堪称学海丰碑的《孙绍振文集》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推动闽籍文艺大家“文学返乡”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擦亮了“闽派文艺”品牌。
6月28日,福建师范大学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福州联合举办《孙绍振文集》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榕城,该文集的出版被学者誉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走向自主建构的重要里程碑”。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陈晓明在《孙绍振文集》学术研讨会上称:“孙老师代表了一代学者的水平。”其学术探索具有鲜明的本土意识和实践品格。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为一个人出版20册的著作文集,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是在为提高福建省的文化水平、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作贡献。”孙绍振在研讨会的致辞中表示,希望文集出版后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建议,一代学者有一代学者的使命,未来的文学理论、文艺理论研究将在螺旋式发展中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不断向前奔流。
出版方表示,后续将持续推进《孙绍振文集》的宣传工作,并把这套丛书发行到读者可看见、可触达、可阅读的地方,摆上各类图书馆和读者书架,让其真正做到“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