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开办《问政梅河》栏目,强化媒体监督职能——

聚光灯下“考”干部 人民群众当“考官”

作者:本报记者 张席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5

  国道路灯长期不亮,主管部门领导多次经过视而不见;群众辛辛苦苦购买的楼房,因为开发商和主管部门不作为,迟迟办不下房产证;多年生的树木接连被非法砍伐……2024年9月以来,吉林省梅河口市委宣传部开办的《问政梅河》栏目要求所负责辖区的领导就辖区出现的问题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解答,单位“一把手”直面主持人提问、媒体专家点评、“两代表一委员”评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曝光问题作为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突破口。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走进《问政梅河》栏目组,详细了解这个栏目“辣味”十足的奥秘。

  媒体监督倒逼效能大提升

  2021年5月,王女士购买了梅河口市碧桂园二期的房子。“这个小区临医院、景区、学校,我们一下就看中了。”王女士介绍,小区一共有1020多户,由于地理位置好,基本销售一空。2024年12月,王女士和其他业主满心欢喜地去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部门反馈因为开发商没有进行初始化登记,暂时无法办理。“我这个房子花了57万多元,其中贷款了40万元,办不了产权,心里这个急啊!”王女士和其他业主向当地信访局、市长公开电话等求助。“《问政梅河》栏目组找到我时,我感觉很意外,没想到我们这样一件事,还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王女士说。

  “我们的事上了《问政梅河》后,有关部门承诺帮助我们在今年底前解决房产证的问题,我们感觉看到希望了。”王女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问政梅河》栏目每3个月一期,每期推出3个民生焦点问题。现场,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负责节目录制,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是根据问题被临时通知上台答问。面对问题,不仅是“红红脸,出出汗”,而是要面对主会场和分会场的约2000名干部。

  为了做好这个栏目,梅河口市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选题—问政—督办—反馈—评估”高效运转闭环,为栏目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节目录制结束后即形成《问政梅河曝光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在每期《问政梅河》开始前开设“问政回头看”板块,对上期的问题整改成效跟踪报道,并通过梅河口电视台、“梅河口发布”、“大河之声”等平台播出节目,接受群众再监督,问题整改“阳光化”赢得信任。

  刚性机制保障整改见实效

  据介绍,近一年来,《问政梅河》栏目累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项目12项,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问政梅河》不只是针对问题本身发问,而是要问出面对问题的想法和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最终找到堵点、痛点,推动落实。”梅河口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建立“多渠道征集、大数据分析、专班研判、领导审定”的选题机制,深度整合12345热线、信访平台、网络舆情等平台广泛征集线索,确保问政“问”在群众心坎上。

  在整改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做到再向前一步,将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如2024年10月2日栏目播出“长白山建材城小区脏乱差”问题后,福民街道办事处和市房产服务中心组织召开长白山建材城小区业主大会会议,选聘了新的物业公司,从环境治理、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无物业小区焕新颜。

  在“‘花式’霸占停车位”问题播出后,梅河口市公安局交警队和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立即成立专项组联合执法,不仅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曝光问题的整改,还举一反三,新增加施划停车位200多个,切实解决了群众在重点街道停车难问题。2025年4月11日“海龙镇、杏岭镇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播出后,全市的19个乡镇都行动起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活动,全面清理越冬垃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检验干部担当的“试金石”

  “我们组建专业调查团队,采取暗访、体验、追踪等方式深入一线。”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综合节目部杨云龙向记者介绍,他们制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事实说服力的调查短片,主要是直击问题核心。

  “我被点名上了两次台,一次涉及小区毁地种菜,一次涉及小区违建。”和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鑫告诉记者,不管是老城区问题,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被问政就说明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没做到位的地方。电视问政是一件好事,能够切实推动行业管理部门履行好工作职责,推动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问政梅河》栏目组还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特约评论员组成问政点评团,多维度发问评议,提升问政专业性和公信力。

  “能让我来现场点评老百姓的诉求,还有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梅河口市人大代表梁娜告诉记者,电视问政体现了政府主动作为,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也看到了政府为百姓解决问题的态度。

  “作为群众代表,我投过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票。我就是要公正地评判政府职能部门的作风。”梅河口市政协委员赵浩说。

  栏目组还邀请了资深媒体人李强作为栏目现场的点评人。李强对记者说,他更关注“现场感”和“基于精准基础上的外延”。现场感就是要在点评中把被问政领导的回答和问政内容统一起来,要让点评内容与节目现场随机的细节形成有机整体,不仅要对问政内容本身作出准确的评论,更要在开阔思路、提出解决办法上拿出观点。

  《问政梅河》栏目构建“群众出题、媒体曝光、现场问政、政府承诺、督办整改、社会评价”监督体系,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转作风、抓效能、促提升,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民心桥”、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器”。

  吉林省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朱欢在《问政梅河》录制现场说:“办好这个栏目,就是要让干部强化‘事不避难、担当有为’的责任意识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