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谷”以司法级保护重塑数字IP价值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9




  数字文创产业的核心是版权。当前,数字文创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是文化消费需求的旺盛,也是技术赋能创新的必然结果。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侵权手段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迭代,侵权批量化、隐蔽化让创作者防不胜防,传统防伪技术作用有限,而当权益受损时,高昂的取证成本、复杂的司法程序和极低的维权成功率,往往令他们望而却步,使得创作者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数字时代下所需要的不再是“亡羊补牢”式的事后维权,而是一种能够贯穿IP生命周期、具备前置性权威认证、全流程透明追溯且能高效执行的全新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振华文明(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东方公证处联合打造的“谛听谷”平台应运而生。


  打造全新的数字资产保护范式


  “谛听谷”并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服务工具,而是一个“公证+区块链+分账”三位一体的文创IP司法级保护生态。这个定义的背后,蕴含着其区别于市场上其他解决方案的三大核心支柱,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数字资产保护范式。

  司法双认证:与生俱来的法律公信力。“谛听谷”最根本的独特性在于其“司法双认证”模式,它超越了纯技术方案,致力于推动技术与法律的深度融合,并将技术深度嵌入国家司法与公证体系,破解“技术有效但法律效力待定”的行业难题。

  平台一方面与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深度合作,由后者对关键环节(防伪、权属绑定、交易等)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存证,并通过“东方实证”平台提供便捷的侵权取证、固证与公证服务;另一方面平台直连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确保权属、流转等关键数据的哈希值在公证存证时即同步至司法区块链,使得每笔数据自诞生起便具备极高的司法采信度。这种司法与公证的双重效力,为平台上的确权与维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公信力支撑。

  模式创新:从被动维权到主动增值。“谛听谷”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智能合约自动分账”机制,将版权保护从传统的“防伪+维权”(成本中心)扩展到“流通+增值”(利润中心)。该机制依托智能合约——能在预设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的计算机协议。合约预先设定好创作者、发行方、平台方等各方的收益分配比例。当绑定“谛听谷”数字凭证的潮玩或艺术品在二级市场发生交易时,智能合约立即触发,按规则自动将收益分配给IP权利人。这一模式带来了双重革新:一方面,它通过权属绑定和可追溯的流转记录,有利于规范市场,提升透明度和买卖双方权益保障,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彻底解决了IP权利人难以从二手交易获益的老难题,将每次合法流转转化为其可持续的版税收入,激活了IP资产的金融属性。这种从“维权投入”到“流转分账”的转变,是“谛听谷”商业模式的精髓。

  技术壁垒:坚实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采用“区块链存证、哈希核验和国密算法”的三维加密体系。其技术架构融合了行业专用链“证据链”和司法链“天平链”,并通过IPFS分布式存储技术来保管原始数据。这种设计确保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单笔交易的可追溯性以及数据传输存储的高安全性,通过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充分适配真实交易场景,避免“技术”干扰使用习惯。


  实现“文创资产的全球化流通”


  “保护”与“发展”是数字IP时代的关键词。“谛听谷”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打造一个集确权、防伪、保护、维权、管理、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将公证权威、司法效力、区块链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公证+区块链+分账”三位一体的司法级保护生态,重点解决文创IP“确权难、防伪弱、维权贵”等传统痛点(项目数据显示,可将维权成功率从15%提升至92%),更通过激活二次流通价值,重塑数字资产的价值链,为IP资产的持续增值开辟新路径,从而构建公平、透明、繁荣的数字IP资产新生态,实现“文创资产的全球化流通”。

  面向未来,“谛听谷”愿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向行业同仁和创作者们发出诚挚邀请:共同探讨、携手共建一个真正属于创作者、属于消费者、属于未来的数字版权保护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