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国标将终结预包装食品“零添加”:
标签设计迎全面升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4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食品标签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特征等信息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原有基础上,对食品标签的多项标示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食品包装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应积极适应新国标变化,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设计及数字应用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
标签设计筑牢合规底线
一直以来,许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对食品添加剂存在顾虑的心理,在产品上大肆宣扬“不添加”“零添加”等概念。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零添加”宣传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忽略产品的真实属性,进而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消费者往往会因为“零添加”的宣传,而忽视对产品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重要信息的关注。而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这类模糊宣传也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它阻碍了消费者便捷、准确地获取产品信息,使市场竞争偏离产品品质本身,转向标签宣传和设计的“内卷”。
此次新国标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规范食品行业的宣传行为,促使生产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改进工艺、创新产品上,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另一方面,能引导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通过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科学自主地选择食品,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
在新国标背景下,食品包装企业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一环,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提升,以适应新国标要求。一方面,提升标签设计的合规性与准确性。食品包装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习新国标的各项规定,包括配料标示要求、定量标示要求、食品声称使用原则等,确保在标签设计过程中不出现违规表述。比如,明确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必须为“0”,且严格遵守不允许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的规定。
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标签审核机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标签审核岗位或团队,对设计好的食品标签进行多轮审核。不仅要审核文字内容是否符合新国标,还要检查标签上的字体高度、颜色对比度等格式要求是否达标。同时,与食品生产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共同确保标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当“零添加”等宣传噱头被禁止后,食品包装企业应协助食品生产企业挖掘产品的真实卖点,如采用的先进生产工艺、独特的配方、优质的原材料等。例如,对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制作的调味品,可以在包装上突出工艺的历史传承和独特之处;对于使用有机食材的食品,强调食材的有机品质和来源。同时还可以运用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方式来宣传产品的优势。比如通过形象的图标、生动的故事或简洁明了的数据对比,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价值。对于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可以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其营养成分含量与同类产品的差异,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适应数字标签发展趋势
为拓展食品标签展示形式,助力食品生产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提供便利,新国标增加了数字标签的标示形式及要求。新国标明确,企业可自愿选择标示数字标签,当使用数字标签时,应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对此,食品包装企业应积极投入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具备生产数字标签的能力。通过在食品包装上添加二维码等数字标识,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包括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检测报告、营养数据以及食用建议等,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信息透明度的需求。在推广数字标签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同时,保证数字标签的扫码读取稳定性,避免出现扫码失败或信息加载缓慢等问题,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与此同时,食品包装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一是与食品生产企业紧密合作,主动参与到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前期阶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为其提供专业的包装标签设计建议,共同探讨如何在符合新国标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展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与原材料供应商协同发展,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环保要求。同时,共同研发新型包装材料和印刷技术,以满足食品包装在功能性和美观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作者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包装专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