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精品出版助力教育学术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学术出版是推动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记录、传播和共享人类学术成果的核心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学术出版有责任、有义务聚焦时代主题,以高质量的学术精品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支撑。教育科学出版社自诞生之日就以教育学术出版为己任,扎根教育、服务教育,做具有学术价值、文化意义和思想引领力的精品,是教科社矢志不渝的文化追求。
践行文化使命,做教育学术思想创新促进者和引领者
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土壤。立足中国教育问题,发展中国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学术出版的根基。这种扎根中国的学术出版,既是守护文化主体性的关键,也是参与全球知识对话的底气。
作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科社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重大课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教育数字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工作主线,推出系列重点选题。一是服务教育中心工作,推出一批教育政策宣传阐释或主题出版精品。例如,编辑出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辅导百问》,助力纲要实施;配合教育部有关司局,推进学科美育教学指引研制和出版,助力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研究丛书”,系统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面貌与成就,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模式。二是加强原创精品出版,着力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研究高质量成果。例如近年出版的“教育文化研究丛书”,聚焦微观层面的教育文化生活,以跨学科视野和研究方法呈现中国教育文化实践的多元形态与丰富内涵。三是突出战略研究,加强前瞻性、引领性选题布局。例如,围绕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面向未来的教与学等教育前沿热点问题,近年来推出《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报告》以及“中国未来教育研究丛书”“智慧教育发展丛书”等重点选题。通过这些,努力回答教育的时代之问,不断提升教科社的品牌和文化影响力。
着眼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教科社设立了“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出版工程”,并计划5年内投入1000万元支持项目发展。该项目坚持专业特色,涵盖教育学所有学科;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重点问题,着力解答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突出学术品位和创新精神,着力打造一批有高度、有锐度,蕴含中国智慧、展现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标志性原创精品,展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就。
担当企业社会责任,做教育学术知识普及传播者
学术出版走向大众化是一个趋势,这并不是简单的知识“降维”,而是一场打通专业壁垒、连接学术与生活的深刻实践。学术出版不是都曲高和寡、艰深晦涩,学术研究也要有社会关怀,提升学术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推动大众在阅读中理解学术、认同学术,不仅拓展了学术的影响力边界,而且可凝聚起更广泛的思想共识,这也是出版业服务社会的一种担当和责任。
教育具有人民属性,要通过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随着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和教育基本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遏止功利短视的“教育内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水平,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做好准备,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面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也推出一批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浅出”表达的“轻学术”读物,用学术视角、专业话语讲述实践故事,希望通过出版一些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学术作品,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授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和教师积极化解教育焦虑,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营造适合孩子自由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例如《教育的情调》《智慧竞逐:技术变革与教育未来》《百闻不如一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接触》《改变脑的艺术》等,都是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精品力作。
在做好图书出版的同时,教科社也在积极探索学术出版的“破圈”实践,策划举办学术活动、阅读推广活动等,围绕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读者密切互动。例如持续举办“名家·名师面对面”系列读书活动,已成功举办36期,受到读者好评。今年6月20日,我们举办了“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暨《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英文版首发式”,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加快教育学术出海,以出版合作推动教育交流对话
学术出版国际化是提升我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传播力的必然要求。学术出版走出去既是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教育的学术体系与价值理念的过程,也是中外学界构建起平等对话、互鉴互促平台的过程。近年来,教科社紧紧围绕国际教育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依托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不断深挖优质选题,创新策划组稿形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教科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学术出版品牌,持续向海内外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理论读物,搭建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思想之桥。
教科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等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中国教育研究系列”、“教育文化研究丛书”、《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历史研究》等一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海外出版,并通过海外书展、学术会议、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扩大相关出版物的海外传播,充分展示中国教育研究的多样性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教育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读者打开了更多了解中国教育的窗口。目前,教科社已形成了以英文为主,10多个语种多样化出版发展态势。我们还在与国际合作伙伴持续探讨,在联合策划选题、数字化出版、智慧知识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为世界教育知识生产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高质量学术出版为支点,助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思想,这是教科社肩负的时代命题。面向未来,教科社将继续高扬教育理论出版旗帜,持续打造扎根中国教育、紧跟时代前沿的学术精品,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提供高质量的出版传播平台,不断提升教育科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贡献力。
推荐书单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辅导百问》
“教育文化研究丛书”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报告2024——世界图景与中国方位》
《百闻不如一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接触》
《教育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