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创新融合开创新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8
近年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在年均新书品种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销售码洋、营业收入、利润历年持续保持稳步增长,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5年重庆大学出版社迎来了成立40周年,笔者了解到,重庆大学出版社把推进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以打造特色精品出版为抓手,坚持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近年来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3个领域持续发力,让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优质出版物以及最新出版融合成果惠及广大读者和用户。
持续发力三大领域出版
近年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都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和品牌优势。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在挖掘并着力打造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板块,围绕特色领域形成教育出版稳步增长、学术出版成果丰硕、大众图书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教育出版领域,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大中专教材的出版品种和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公共基础课、建筑、旅游、外语、电子商务、信息等专业教材板块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多个在全国或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套系教材;“十一五”以来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品种超过400种,入选品种居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列。
在学术出版领域,重庆大学出版社坚持“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有影响”的工作原则,依托国家出版基金、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的支持,围绕改革开放、科幻研究、山地城市交通、重庆近代城市历史研究等主题,策划出版了多套学术丛书;历时20余年组织出版的大型学术工具书“万卷方法”,已出版200余个品种,是国内社科研究方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品牌;皇皇50卷近2000万字的《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是近年来东巴文字研究释读、纳西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中国知网等第三方数据显示,重庆大学出版社在工业技术、艺术理论等领域入选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连续多年入选海外馆藏百强出版社。
近年来,大众图书的“品牌化”发展成为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一个重要名片。近20年来,围绕心理自助、自然科普、大健康等领域打造了“鹿鸣心理”“好奇心书系”“里程碑”“万花筒”“微百科”“认识你自己”等多个大众图书品牌;《中国蜘蛛生态大图鉴》《无限事》《薄薄的故乡》《中国色彩简史》等多部作品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等大奖(含提名奖、入围奖);《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数学之书》《健康人生 快乐百年》《最初三分钟》等一批大众图书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推荐表彰。
“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3个领域深耕并不容易。其实在出版社发展的历程中面临过很多诱惑,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敢于放弃、舍得放弃。比如说,在一个阶段童书市场火了,我们没有去跟风;下一个阶段经管类图书市场好了,我们也没去跟风。我们整个出版选题的组织,就是一代一代的出版人,一脉相承地专注在特定领域里,就像几根针一样地扎在市场中,做到专业化。它虽然小,但是扎得很深。”重庆大学出版社有关人士告诉笔者。
创新融合形成特色品牌
近年来,重庆大学出版社以中宣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指导,积极践行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路向,坚定推进“特色融合、优势转化”,打造出了一系列可以进行独立市场运营的融合产品。
在2024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全力推进数字教材平台建设,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书房”数字教材出版运营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全流程运营,目前已储备了一批体系完善、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数字教材选题,并有近百种教材正式出版发布。
2017年以来,重庆大学出版社组织来自全国的特殊教育专家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发的“迪帕特教”融合出版产品,已形成体系化、生长性的产品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纸质书籍、富媒体内容与自研运营的智慧化教学平台深度融合,形成了“纸书+资源+软件”的特殊教育融合出版系列产品——“迪帕特教”。
据了解,“迪帕特教”融合出版系列产品是重庆大学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其相关内容均来自重庆大学出版社已正式出版的相关图书。从立项至今,历时近10年,“迪帕特教”从一本书到一套书,再到一个平台、一系列平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体系”,实现了真正的深度融合。目前“迪帕特教”已在全国1000余所学校和康复机构落地应用。
此外,在技术和出版融合方面,重庆大学出版社也结合出版生产实际,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出版实践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摘要提取、文案撰写、翻译以及图片和视频生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已成功应用于我们的出版实际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9年是重庆大学建校100周年,作为背靠重庆大学的出版社,未来5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将以“百年新重大”为主题,积极组织策划,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为充分挖掘和彰显重庆大学的学术影响力贡献出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