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中站小学探索石头画与“护苗”融合新路径——
“石”载童心 “护苗”成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7
焦作市中站小学借助石头画特色课程,深入开展“护苗”进校园活动。 王佳林 摄
“咱们学校的石头画有怎样的由来?”“中站小学地处太行山脚下,形态各异的石头随处可见,早些年间煤矿工人子弟在捡来的各种矿石上作画,在‘以画为媒、赋予石头新生命’的灵感中,学校开发了石头画校本课程。”近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中站小学,该校老师这样回答《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提问。据介绍,中站小学石头画校本课程已开展6年时间,将“护苗”工作和石头画有机结合,让学生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护苗”工作扎根校园。
走进中站小学,只见校园内石头画长廊、墙体标语、宣传栏中随处可见“护苗”宣传内容。“‘为每一个孩子负责,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把‘护苗’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将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等工作融合共抓,全方位守护青少年成长。”中站小学校长刘伟林介绍。
积极开展绿色阅读
近年来,中站小学以中站区开展“‘恒心’护苗”为契机,以元代大儒许衡“崇德重教、知行合一”思想以及“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自律和坚守精神为根基,融合许衡文化开展了“恒恒伴读名家经典”等阅读活动。学校通过“看、讲、写、查、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及家长绿色阅读,多管齐下创建书香校园,借助石头画特色课程,深入开展“护苗”进校园活动,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筑起一道健康成长的安全墙。
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等形式,中站小学广泛宣传教育,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盗版有害书籍,引导学生开展绿色阅读,自觉抵制有害出版物、不良游戏等文化垃圾。
以“恒”为本,明德润心。刘伟林告诉记者,中站小学“护苗”工作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深入开展“护苗”进课堂系列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指导课以及阅读课的教研活动,各班每周上两节阅读课,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同时,该校还积极开展网上绿色阅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校创新利用线上平台,为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创建网上阅读账号。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资源,让师生通过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教师利用班级智慧黑板、电脑课等,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阅读系统阅读。”刘伟林介绍,每年的寒、暑假,老师借助超新星网络学习平台,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形成家长、学生、教师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文明上网、科学使用互联网的良好习惯。
“我校结合本地特有文化,积极开展‘中小人说中站’活动,通过班级微演讲形式,宣讲中站本土文化,让孩子在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刘伟林介绍。
以“石”为媒特色推进
“红色基因铸就精神底色,‘特别能战斗’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刘伟林介绍,学校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围绕“护苗”主题和石头画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开展活动,以石头画的创作为载体,将“护苗”内容以绘画的独特形式在石头上展示出来。“我们巧妙地把学校的石头画长廊、橱窗宣传栏利用起来,布置‘护苗’知识展板,让师生对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逐步提升。”
在该校美术教师牛海江、王静带领团队开发的“寻石五部曲”实践课程中,学生需徒步3公里至河滩寻石,亲手搬运、清洗、构思、创作,最后在班级进行“石头故事会”分享。六年级学生李梓萱的作品《沙漠驼铃》耗时两周完成,她说:“寻找适合骆驼造型的石头最难,我跟着爸爸去了三次河滩才找到。”
以“石”为媒,特色推进。在刘伟林看来,一块小小的石头,凝聚着学校对“护苗”工作的创新和关切。“点石成金,绘石成画。”孩子们在石头上用颜料绘出形态各异的“护苗”造型,一颗颗朴实无华的石头变得色彩斑斓、异常灵动、富有生命力,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将自己的石头画作品展示在教室文化墙上,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墙,努力做到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有文化。他们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版式新颖、创意无限,从不同角度提醒非法盗版读物的危害性,让更多学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共同维护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石头不会说话,但画作能传递力量。“学生通过自己一笔一画的精细描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收获知识,这既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护苗’教育,更能将‘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理念深深植入心中。”刘伟林说,学校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给家长一封信、“开学第一课”和“绿书签”等活动,让家长对“护苗”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探索“护苗”新实践
学校注重让每一块石头都成为传承文明的基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纯净的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
围绕“4·23”世界读书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学校通过举办“绿书签”、“拒绝侵权盗版打造书香校园”宣誓等活动,将“护苗”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共发放“绿书签”1000余份,鼓励学生手工制作“绿书签”500余份,绘制“护苗”主题手抄报300余份,让学生亲身参与“护苗”。
经过6年深耕,中站小学的“石头画现象”已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学生创作的《黄河泥娃》系列作品被河南博物院收藏;“护苗”志愿团吸纳小志愿者100余名,开展“绿书签进集市”等活动59场;校本课程经验推广至全区11所中小学,开发出“黄河泥塑护苗课”“太极文化德育课”等特色项目。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焦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焦作市市级“平安校园”、“焦作市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2023年焦作市艺术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焦作市第一批“护苗”工作站等。
以石为媒、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护苗”新实践,正在这座太行山麓的小城书写着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中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慧君表示,下一步,中站区将开展“‘恒心’护苗”系列专题行动,创新打造“文化浸润+道德自律+社会共治”的“护苗”品牌。以“恒恒”IP形象为“‘恒心’护苗”品牌代言,“恒恒”作为宣传活动的形象大使,参与“绿书签行动”、志愿同行爱满途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漫画、动画等形式传播“护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