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两个月之际,数字出版企业负责人谈感受、话实践——

技术创新更有保障,数字内容更具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成 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7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自5月20日起施行,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其中部分条款为文化科技领域特别是数字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引领,引发业内人士关注。在《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两个月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多家数字出版企业负责人,分享他们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耕精品内容供给,优化知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实践。

  从单点爆款走向系统耕耘

  “玩游戏还能做公益。”这几天,闽企网龙网络公司旗下IP“魔域”携手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发起“象往未来·亚洲象救助行动”公益计划,玩家完成特定任务,企业捐出对应资金,让玩家深入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对数字出版业而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创新,创新首先是内容。

  乘《民营经济促进法》东风,通过游戏化的内容设计、IP多维运营开辟优质内容价值增长新蓝海,正成为网龙公司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举措之一。

  在网龙网络公司高级副总裁林琛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版权保护,系统性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同时,鼓励AI、元宇宙等技术创新,为智能出版、个性化教育内容生产提供包容性发展环境,标志着民营文化企业迎来历史性机遇期。

  作为内容创新的两大代表,游戏与网络文学通过技术赋能与叙事革新形成双向驱动,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在谈及网络文学新变化时表示,当前网络文学正从流量逻辑迈向价值逻辑,内容生态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为此,阅文集团深化现实题材、科幻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元内容布局,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内容供给优势转化。“比如我们联合恭王府博物馆发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已催生非遗题材网络小说超过10万部,成为传统文化‘二次传播’的重要出口。”侯晓楠说道。

  围绕网络文学内容的多元传播,中文在线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谢广才认为,融合出版的实质在于构建具备可持续价值的内容系统。他表示:“要从项目制思维转向生态化运营,从单点爆款走向系统耕耘。”以中文在线旗下IP《修罗武神》为例,作品起步于网络文学平台,通过同步推进有声书、漫画、短剧、海外发行,形成“文学—动漫—短剧—国际化”的融合出版矩阵。这一开发路径不仅提升了内容生命周期,也有效拓展了中国原创内容的全球传播力。

  构筑高质量发展技术引擎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一条指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加强新技术应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应用试验,发挥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在内容生态实现突破的基础上,技术支撑作为推动数字出版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力量,正日益成为企业战略核心。

  聚焦出版环节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数传集团着力为内容生态提供高效、稳定的技术服务。“我们不炒概念、不盲扩张,始终围绕出版机构需求打磨服务。”数传集团执行总裁施其明说道。

  数传集团把“出版+AI”作为长期战略。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0%,累计投入超4亿元。目前,集团在自研的出版领域BOOKSGPT专业大模型基础上,实现了覆盖出版业务端、发行营销端、图书数字化端的AI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AI编辑工作室、“书船”AI营销平台、AI RAYS系统等助力出版机构解决痛点问题,向综合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

  “AI不再是工具,而是创意共建的伙伴。”谢广才的这句话,揭示了技术对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中文在线打造的“中文逍遥”大模型,赋能内容策划、剧本生成、镜头设计、配音生成等多个节点。谢广才对此表示,以AI作为内容创制的引擎,融合出版的中枢,不仅提升内容产能,也重构创意流程,在短剧、动漫等新兴赛道形成竞争优势。公司目前正建立面向海外的本地化分发机制,将具备文化根基的优质IP精准触达全球用户。

  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以高精度无人机采集武夷山数字资源,结合3D建模、虚幻引擎与VR技术,网龙公司开发的“幻骑武夷·漫游九曲”VR骑马机项目受到瞩目。参观者佩戴VR设备,即可沉浸式“骑马”游览生态茶园、飞跃九曲溪,了解武夷文化。

  “数字技术在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林琛表示,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保驾护航下,网龙公司聚焦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融合,将进一步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新型文化传播模式。

  延展数字阅读场景体验

  数字阅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喜爱。阅文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Z世代”用户占新增用户比例近四成,人均在读作品达31部,经典出版物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阅读量持续攀升。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五条指出,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背景下,数字出版企业将优质内容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资源,覆盖更多群体、触达更多场景、满足更多需求。

  阅文集团通过影视联动激活IP价值链,《庆余年第二季》等改编剧热播极大带动原著阅读热潮。侯晓楠透露,今年下半年,首个“阅文书园”将在深圳落地,打造集阅读、交流、体验于一体的IP文化空间,打通阅读传播的线上线下双通道。

  推进“普惠阅读”工程,数传集团正在打造分层分群、覆盖全民的智能阅读生态体系。据施其明介绍,集团针对老年人推出字体放大、语音朗读、极简操作界面,破解数字鸿沟;针对青少年推出沉浸式互动剧本、“阅读+游戏”场景,提升阅读趣味性;并计划重点建设无障碍阅读系统,覆盖视障、听障等特殊人群,推动数字阅读公共服务能力延伸至基层末梢。

  拓展数字阅读供给模式,中文在线以多元形态延伸内容场景,触达更广泛受众。谢广才说,通过构建“IP矩阵+平台矩阵”双轮驱动体系,确保优质内容从文学衍生至动漫、有声、短剧、文创等多领域,实现一源多用、多元触达。“同时,依托数据分析与用户反馈,建立内容投放—用户反应—产品优化闭环机制,持续提升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响应效率,推动全民阅读迈向更高质量、更大规模。”

  “有法可依后更需练好内功。”多位受访人的心声汇成共同的表达。当前,数字出版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题材相似、形式同质化、创新力匮乏导致用户留存率低迷、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等问题。正如林琛所言,未来,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融入产品基因,通过持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走特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