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精栏优稿助力学科建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8
创刊于1974年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天津师大学报),是天津师范大学创办的第一本学术刊物。这本有着5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刊发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文章,编辑质量和出版水平不断提升,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不仅荣获“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等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天津师大学报还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年度最受欢迎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并于1998—2003年、2006—2015年收录于CSSCI核心期刊目录,2016—2020年收录于CSSCI扩展版期刊目录,2004—2023年收录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应变化之需 推时代之栏
天津师大学报的影响力指数近年来也不断攀升,知网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升至3.072,综合影响因子升至1.283,影响力位于Q1区,并先后获得中宣部出版局第六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入选天津市委宣传部评选的“年度天津市扶持重点出版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钟英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编辑部秉持“质量第一,精栏优稿”的办刊理念,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自身在栏目建设方面依托天津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服务学科交叉融合和聚焦时代热点研究方面的持续用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李连义介绍,天津师大学报不仅积极选用、组约政治学、心理学、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理论文章,更是在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年”期间,适时调整推出《心理与健康》《文学与文化》《法律与社会》等栏目,并及时新设《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中国故事·文化传播》等服务学科交叉研究的栏目,助力一流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大局。
专注向内服务 用心向外拓展
天津师大学报在专注“向内服务”的同时,也用心“向外拓展”。例如,把握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聚焦新技术、新领域和新发展,策划推出《ChatGPT“热点”》《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新时代教育纵论》《古籍保护与文献学》等栏目,以固定、半固定和动态化的栏目梯队设计,顺应学科交叉趋势,形成了该学报栏目建设的新格局和新特色。
李连义表示,目前,天津师大学报开设的多个栏目已形成特色。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栏目是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共同倡议和指导下,于2021年1月在全国率先开设。自栏目开设以来,运行高效规范,选文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和引领性。2021年至今,已连续刊发28期,共108篇文章。栏目文章产生篇均1127次的下载、12.36次的引用,获得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2025年4月22日,天津师大学报也因开设此栏目,入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
再如《古籍保护与文献学》栏目是为了继续深入推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广泛宣传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推动古籍内容的活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于2024年5月开设。该栏目开设一年来共发表8篇文章,有2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其中一篇还荣登当期封面目录。
加强队伍建设 关注作者成长
钟英华告诉记者,除了改革创新栏目之外,他们在近几年还制定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专兼职编辑组发稿件管理办法》等13份日常工作管理文件。“我们不仅拥有能够覆盖所有发文学科、专业素养优秀的15人的兼职编辑队伍,还在陆续充实、建成多学科的外审专家库,进一步规范编校流程。”此外,钟英华还表示,他们特别注重作者队伍的建设,在积极邀约专家学者稿件的同时,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成才给予关心与帮助,每一期刊物均会安排15%—20%的版面支持青年学者发表文章。
通过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不断优化选题策划,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合作,其刊发的多篇文章获奖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天津师大学报精心打造学术精品,积极改革创新,不仅成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研究的权威发表阵地,也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学者和读者,助力国家科研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