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翻开书卷,传统文化“可听可触可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7
江南的烟雨浸润着千年文脉,长江的波涛奔涌着时代强音。几天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融入每一页书卷、每一场活动、每一次互动:从苏州文学风采展区“龙鳞装”的展出到“可听可读”的戏剧唱词,从笺纸传情到名家畅谈江苏文脉,书展不仅是一场阅读盛宴,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书剧联动演绎梨园新韵
7月3日,一级演员彭林刚携新作《入戏》亮相本届书展。活动现场,京剧名家张翠红演绎《梨花颂》,昆剧表演艺术家沈国芳带来《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选段,扬剧名家徐秀芳演出《新春观灯》,彭林刚与沈俊联袂呈现昆剧《牡丹亭·游园》片段,台上唱得美,台下听得更美!苏州市民刘伯伯对记者感慨道:“这里既能选购心仪的好书,又能近距离接触名家,还能聆听到优美的戏曲!真是太值了!”
“《入戏》的出版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实践。”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孙敏对记者说道,书中的每一篇章都深刻记录了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对传承戏曲艺术的强烈使命感。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7月5日,在《青春“牡丹亭”》新书首发式上进行的《牡丹亭·惊梦》的选段表演,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聆听。“昆曲发源于昆山,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这片文化沃土上绽放光彩,其曲目、唱词、服饰之美具有世界影响力。”重返故乡苏州的何建明坦言,此次创作不仅是献给江苏书展的礼物,更是一个苏州游子对故乡的文学回馈。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尚发认为,这本书不仅让昆曲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更传递了牡丹亭“情深”的精神内核——真正的青春力量源于文学内部给予的精神滋养。
触摸古老装帧艺术温度
本届江苏书展现场,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策划的苏州文学风采展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居于“C位”的“文起江南 吴韵流芳”苏州文学历史长廊,以“龙鳞装”设计吸睛的同时,还满载知识点,从先秦的吴地歌谣,直至现当代叶圣陶、陆文夫等大家的现实主义创作……
据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区设计灵感源自古代“龙鳞装”古籍工艺,通过独特的视觉叙事,生动呈现苏州文学从先秦萌芽、魏晋风骨、唐宋华章、明清繁盛到现当代勃兴的恢宏演进史。
长廊背面,采用“龙鳞装”手工装裱的《苏州历史与人物图谱》吸引读者翻阅拍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苏州历史与人物图谱》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旗下情调苏州工作室特别制作,用信息图表的形式讲述了苏州历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诞生的先贤名人,全轴将“图谱”与《姑苏繁华图》阊门段融合为一体,共102片书叶。微风吹过时书叶翻飞如鳞,让观众直观感受“龙鳞装”名称的由来。
展区内悬挂的苏州状元笺也是一大亮点。“苏州古吴轩出版社通过还原和再现木刻水印传统笺纸制作工艺,收集钱棨、洪钧、翁同龢等苏州状元或知名学者用笺八款并进行复刻,再现古代文人的浪漫与风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看到,除了古代名家,还有苏童、范小青、王尧等苏州当代文学名家的题签。“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苏童是7月2日晚上题写的,我们加工赶制,很多读者都拿着他的新作《好天气》在这里自拍留念。”工作人员说。
穿越千年品味诗意人生
本届江苏书展上,76岁的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忙并快乐着。他携两部新书、一部合著新作及两部再版作品,为现场读者讲解“诗意人生”。7月4日,记者在书展现场采访时,不由得被他这场《白居易十讲》新书发布会所吸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咱们活在地球上的人,谁不是天涯沦落人,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知足常乐’的精神,这样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莫砺锋的一番讲解引发台下读者共鸣。
在新作《诗意人生》中,莫砺锋聚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6位诗人、词人,揭示出先贤们如何在不同的生命境遇中铸就诗性与人格的双重丰碑,引领我们朝着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
“每次书展,我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来听莫先生讲座,真的是受益颇多。”书展现场工作人员沈美华正用手机认真翻看《琵琶行》,悄悄吟诵。“好想以读者的身份沉浸式逛书展、享受阅读的快乐。”记者也忍不住感叹。这番话恰巧被一旁听讲的读者听到,笑着对我们说:“套用莫老师讲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是读者,比你俩都幸福!”
书展上,历史小说作家郭宝平也带来了潜心创作的《苏东坡》,带领读者穿越千年去探寻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传奇人生与精神世界。诚如凤凰出版社副社长黄晓洁所说,《苏东坡》的出版,是凤凰出版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尝试。“通过今天这场分享会,能让更多人走近东坡、爱上东坡文化,真切感受历史文学交融碰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