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书写出独具特色的陶瓷版权“China模式”——

版权“入窑” 瓷韵常新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3


  初夏的景德镇,窑火正旺。这座千年瓷都,因瓷而生,因瓷而兴,更因瓷而名扬四海。自获批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以来,景德镇便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将版权视为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灵魂,不断探索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新路径,书写出独具特色的陶瓷版权“China模式”,并获评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近日,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景德镇如何以版权为笔,写就陶瓷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的新篇章。这座以瓷为魂的城市,正通过版权赋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走出一条文化产业振兴的“景德镇路径”。


  探索先行先试

  培育产业发展新沃土


  从宋代影青瓷到现代创意瓷,版权始终是景德镇版权产业创新的生命线。近年来,为打造版权强市,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将建设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作为全市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保护机制,为版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景德镇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建立组织协调机制,配套专项资金,并出台《版权产业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法规。此外,景德镇还量身定制了陶瓷版权贷,并获批成立全国首个面向特定行业的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这一系列举措,是景德镇近年来持续深耕版权工作的缩影。

  企业每创新一步,政策就跟进一程。景德镇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景德镇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助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版权创新创造指导办法》《知识产权陶瓷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法规,为优化版权保护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下,景德镇陶瓷产业成效逐渐显现:目前,景德镇全市有70多家陶瓷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陶瓷版权产业形成了以青花、粉彩、色釉、雕塑“四大名瓷”为主的20多个大类、1000多个器型、2000多个系列、7000多个花面,集勘探、制造、设计、研究、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完备体系。


  创新治理机制

  创新版权保护方式


  景德镇瓷器名声在外、享誉世界,陶瓷产品被侵权盗版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景德镇以陶瓷文化版权保护为突破口,创新版权保护方式方法,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我市陶瓷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若干措施》,构建版权行政管理、司法审判、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版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景德镇在全市先后建设了11个版权服务站,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并有序运转,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至2024年,全市版权作品登记数量分别为19295件、28529件、41815件,位居全省前列,同比增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至2023年,全市陶瓷作品登记数量增长超30倍,全市受理版权纠纷案件数量从2019年的30件增长到2023年的392件。

  同时,景德镇充分发挥市非公有制维权服务领导小组的作用,成立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联盟、景德镇市版权协会、陶瓷版权专家委员会,设立陶溪川文创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全市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服务。例如,陶溪川文创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每年调解版权纠纷近百起,为版权主体维权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花费大量精力创作的作品,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仿冒。”“8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青花故事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娟说,“仿品竞价”市场不但影响产业发展,也成为诸多企业及从业人员创新研发的“拦路虎”。护航创新,就要紧跟创新,及时掌握创新领域的最新痛点,解决“无形之手”难以化解的问题。景德镇积极探索“区块链+版权”技术运用,建设产业公有链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陶瓷溯源、陶瓷防伪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建设“数实融合”新一代陶瓷版权交易和流通模式。2024年1月,“陶瓷版权保护和推广平台”顺利通过“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终期评估。

  对于情节严重的侵权盗版行为,景德镇也坚决予以打击,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版权保护协作机制,制定《关于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合备忘录》,将审查工作前移,对案件从严从快处理。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景德镇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版权纠纷案件950件,其中,审理的永丰源陶瓷著作权侵权案入选2021年度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涉“珠山八友”陶瓷著作权纠纷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新规则案例适用》,冬奥会吉祥物侵权案获五部委挂牌督办并作为典型案例报送司法部。


  树立一盘棋意识

  扬帆出海展新姿


  产业转型要想厚积薄发,必须树立一盘棋意识,推动政策协调、工作协同、业务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版权撬动创新的“杠杆效应”。

  数据印证着景德镇的变革:自2019年获批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以来,景德镇市陶瓷企业市场主体突破2万家,陶瓷产业营收突破800亿元,版权赋能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登记版权作品1.42万件,电商直播、数实结合、大碗运营等累计签约3950万元、履约落地900余万元,先行先试开展公司化、市场化、实体化运作,明确“一个中心、三大平台”战略定位以及“4+2”业务框架,这些数字背后是景德镇电商直播、数实融合等新业态的蓬勃生长。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胡博表示,作为全国第一家面向特定行业的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陶瓷领域的版权交易中心,中心将切实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捧瓷土,万千匠心。一批各具特色的陶瓷创意设计基地接连落地,生态完备的陶瓷创意设计平台集群正在形成: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陶溪川文创街区汇聚创客2.9万余人,引进品牌企业和知名机构600家,累计研发并登记作品6.3万款,创立品牌3000余个,荣获2020年度“中国版权金奖·推广应用奖”;三宝国际瓷谷汇聚了280家工作室、企业和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爱好者;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瑞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签约艺术家55名、设计师120名,设计版权超2600项。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万“景漂”创意创作,甚至有“半个小红书,漂在景德镇”之称。在景德镇,陶瓷文化这张“金名片”更具产业支撑,真正成为“金饭碗”。

  景德镇通过版权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复苏,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版权赋能景德镇实现产业转型、建成新型人文城市、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版权工作只有走近大众才会有生命力。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景德镇在宣传教育、扩大版权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版权意识,营造版权宣传浓厚氛围。景德镇坚持开展版权服务“五进”活动,精心组织世界知识产权周版权宣传系列活动和版权培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景德镇市成功获批开展全国第四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这也是唯一一个研究版权助力整个城市发展的案例。

  瓷越山海,文通万里。为进一步丰富对外活动,深化交流互鉴,让瓷都名片传播得更远,景德镇承办了两届国际版权论坛,还积极举办了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阿拉伯艺术节配套活动——“丝路瓷源 和光接物”陶瓷版权创意设计展、2023景德镇文化创新发展论坛、版权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交流活动。

  窑火不熄,探索不止,展望未来发展,江西省版权管理部门将持续推进景德镇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深耕景德镇版权事业,高质量完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促进景德镇版权保护经验在全球推广。运用版权保护进一步推进景德镇与世界对话,把“千年瓷都”这张亮丽的名片擦得更亮,为文化强国、版权强国建设贡献江西力量、景德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