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江西省举办“版权故事我来说”演讲比赛——
版权“声”入心 守护正当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26
“加强版权保护,激发创新创造”“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每个人都是版权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近日,江西省“版权故事我来说”演讲比赛南昌市初赛在西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圆满落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这场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主办,西湖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协办的版权演讲比赛,以“加强版权保护,激发创新创造”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市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13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选手用真挚的情感、鲜活的事例,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娓娓道来,为推动全社会尊重版权、崇尚创新营造了浓厚氛围。
讲述身边的版权故事
活动现场,参赛选手结合自身经历或行业实践,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版权故事:既有文化工作者对民间文艺技艺传承的坚守,也有科技企业通过版权助力创新的有效实践;既有普通创作者依法维权的励志经历,也有基层单位构建版权保护体系的探索成果。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演绎,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版权保护对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
青山湖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程子柔以《版权保护照亮平凡创作》为题,聚焦版权保护议题展开演讲。程子柔立足行业实践,通过分析短视频领域潜藏的“版权盲盒”现象,援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阐述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哪怕是一个仅有3分钟的短视频,只要凝结了作者的智慧与情感,就必须被尊重。”程子柔解释道,“这就像有人觉得梵高的《向日葵》不过是几朵花,但其实每一笔油彩的温度和力度,都是不可复制的独创艺术。”在程子柔看来,演讲向观众展现了版权保护对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深化版权保护领域的司法实践,通过典型案例裁判和普法宣传,切实贯彻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推动形成尊重创新、保护原创的良好法治环境。
比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获奖选手涵盖教师、文化工作者、公益组织代表等多元群体。
西湖区站前路学校教师肖琬婧凭借《版权星火,少年中国》斩获一等奖。她讲述了学生月月的维权故事:月月在校园文化节上设计的吉祥物被其他班级擅自用在义卖海报上,对此肖琬婧组织孩子们进行维权。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维权不是冲突,而是捍卫尊重”——既要保护月月的创作热情,又要让侵权的孩子明白“盗用”这一行为对他人心血的伤害,需要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未来我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情景剧表演、绘制版权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将版权保护理念融入学校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尊重原创的价值。”肖琬婧说。
其他获奖选手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继续深耕版权保护领域,用实际行动传递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正能量。
周甜是八一馆宣教科科长,也是本次评审之一,此次比赛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选手们大多数都是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来讲述自己对于版权的认识、感悟,情理结合,十分真挚。
现场观众也在深入浅出的演讲中,真切体会到版权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意义。观众万巧莉告诉记者:“听完肖琬婧老师的演讲,我深受触动。最打动我的,是月月维权的故事。一个羞涩的女孩,因作品被侵权,勇敢地站出来维权,这背后是版权意识在校园生根的体现。”
折射城市的版权创新
此次比赛不仅是演讲的竞技场,更成为南昌版权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选手们讲述的故事背后,折射出这座城市在版权领域的创新探索。
作为一名老师,黄烨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发挥,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她演讲的题目是《竹丝织国潮 版权守匠心》。在比赛中,她用维权案例讲解,向观众传递了维权知识。例如,她讲解的陈艳华竹编侵权案,是非遗传承人陈艳华耗时多年创作《共产党宣言》竹编系列,遭机器仿制品低价倾销,原创纹理被篡改复制,导致订单锐减。后来陈艳华通过作品版权登记,依据《著作权法》成功维权,迫使仿冒者承担法律责任。学生作品被盗案则讲述了学生将自创的“竹编红船”“竹编革命画”发布在班级小红书账号,被他人盗用招揽学徒。教师援引《著作权法》要求平台删帖并道歉,最终维权成功。
黄烨告诉记者,版权保护是创新引擎的根基,为红色文化、民间文艺技艺等地域特色创新提供“硬核支撑”,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保障,南昌文创产业(如万寿宫采茶戏、秋水广场革命主题喷泉)的繁荣,依赖于版权保护营造的公平市场环境。
此次演讲比赛亦呈现了版权如何守护民间文艺瑰宝。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南昌市西湖区文广旅游局梁易演讲的题目是《版权护航 文化远航》。在参赛过程中,他对版权保护的社会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版权保护就像土壤之于种子,只有这片土壤肥沃健康,文化的百花园才能百花齐放,它不仅是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守护社会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
梁易告诉记者,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民间文艺技艺,如果没有版权保护,就可能在低价复制中失去灵魂;那些激励无数人的红色故事,如果任由篡改,就会消解其中的精神力量。所以,版权保护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当下的责任,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基于这些认知,我也想向大家发出行动倡议: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从支持正版做起,不购买盗版书籍、软件;看到侵权行为,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作为创作者,要及时进行作品登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而对于企业和平台,更应该建立严格的版权审核机制,让侵权行为无处遁形。”梁易说。
点燃参与版权保护的热情
“此次比赛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全社会参与版权保护的热情。”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焜表示,希望通过比赛,进一步传递版权保护对激发创新创作的重要意义。只有当创作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去创新。同时,希望通过比赛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版权的浓厚氛围。
版权保护涉及各行各业,为此,南昌市通过各县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重点发动民间文艺传承人、科技企业工作者、教师群体等,全面激发各行各业版权保护意识,激发创新活力。赛事通过鲜活故事拉近版权保护与大众的距离。选手们通过讲演身边或自身的版权故事,宣传普及《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强化版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大众创作热情和进行作品登记的主动性,推动作品登记工作量质双升,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谈及下一步发展打算,陈焜告诉记者,南昌市将聚集高校、创意产业园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全市作品登记工作广泛开展;发动县区利用属地宣传阵地,开展作品登记重要性及实操技能宣传,抓住重点群体开展宣传;积极开展“剑网2025”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同时公布一批典型盗版侵权案例,在执法检查的同时开展普法教育,加大对《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