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版权交易展区聚焦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成果——
版权助力民间文艺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23
5月22日,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版权交易展区海南展馆,观众现场体验黎陶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张君成 摄
民间文艺是一地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从岫岩玉雕到建水紫陶,从黎锦纹样到“黄河印象”文化品牌,5月22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以“版权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版权交易展区聚焦民间文艺的传承与保护,集中展现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海南、重庆、云南、宁夏等地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
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
山水之间,文化生根。走进展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各地依托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非遗技艺转化为版权资产,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观众能够看到《黑神话:悟空》中的精美场景、《天下大足》主题电影中的高清影像,得益于大足石刻的数字版权授权开发。”重庆展馆策展负责人张雅萍介绍,重庆大足区依托大足石刻这一文化资源,完成自主版权文创产品200余款,首批“大足十二生肖”系列产品预售即破万件。大足区还引入了非遗作品版权保护数字化平台,创新开发AR石刻导览系统,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版权保护新生态。现场,重庆展馆以石窟为骨、山水为韵,用阶梯式立体造景复刻了石窟场景,并通过3D技术还原出石刻细节,向观众展示大足石刻的精美技艺。
历经岁月淘洗,活字印刷、泥金彩漆、青瓷等民间技艺的创造性转化,让浙江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艺术与生活交融的生动局面。浙江展馆以巨型活字墙为视觉焦点,融合温州瑞安、宁波宁海、嘉兴桐乡、丽水龙泉四地的民间文艺元素,展出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艺作品。瑞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金铠向记者展示了以木活字印刷为基础的“活字源”木活字姓名章文创,观众可以在活字墙自行挑选组成自己的姓名印章。同时,现场每件展品都配有版权登记二维码,实现了版权可视化、透明化,为民间文艺版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华美学融入日常生活
民间文艺根植民间,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凝结千年智慧与生动生活场景的民间文艺中提炼而来的符号与元素,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设计语言。
福建展馆以“东方第一大港”为主题,以人物与帆船的木雕演绎乘风破浪的场景,生动呈现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创新的探索成果。“泉州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鲤城区以敢拼会赢的精神,解码福建独特的文化基因。”泉州市鲤城区文投集团刺桐艺术团艺术总监、总导演周琼琼介绍,此次他们展出的泉州福狮、滴水兽等融合世遗符号的文创产品累计实现版权授权近3200万元,衍生品销售额破2000万元,印证了在保护中创新的实践成效。
“在版权加持下,我们的原创产品得到了很好保护,也让我们的品牌被更多消费者认可,鼓励创作者不断创新。”海南“保亭有礼”文创品牌创始人吴妃花向记者介绍,作为重点版权保护对象,黎锦龙被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于一体,承载着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涵。参加本届文博会,他们带来了许多黎锦、藤编手工艺品,展现着黎族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的创新结合。
“走过这几个馆,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能够看到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参展观众李朝晖来到海南展馆,被黎锦织物、藤编手工艺品、黎陶、牛皮凳等具有浓郁黎族特色的展品吸引。“现在的这些产品设计不仅美观,还兼具实用性。当这些美更多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就是一种自然的美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认可并接受我们自己的文化美学。”
发展民间文艺相关产业
自2021年起,国家版权局分4批选取4个省级、18个地市级和12个县级地区作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推动各地建立常态化版权保护与民间文艺转化机制,保障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村组走访非遗传承人,我们已发掘民间文艺资源31类,申报版权作品656件,为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岫岩满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姜宁介绍,开展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以来,岫岩满族自治县构建版权生态链,创新建立了“2+ 3+19”的版权保护工作机制,即2个版权登记服务站、3个民间文艺版权展馆、19个版权保护示范基地,形成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合力。
以建水紫陶为核心,云南展馆通过“茶器结合”的创新设计,展示着从采泥制坯、阴刻阳填到高温烧制的完整工艺链。建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鄢淑梅介绍,自2021年以来,建水县累计登记版权作品7352件,年均增长56%。据悉,云南省构建起的“联合机制—要素保障—人才传承—产业融合—生态营造”五维体系,以千年文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进一步推动云南版权转化工作。
河南展馆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线,通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和深厚底蕴,展现河南推动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同样积极探索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体制机制,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黄河印象”民间文艺品牌。走进宁夏展馆,沙石画、黄河古瓷、微缩景观、建筑彩绘等产品颇具特色。中卫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晓芹介绍,沙石画系列文创有90%实现了版权转化运用,仅版权费便可实现月收30余万元;同时,黄河古瓷系列作品全部申请了版权登记,有效打通了产业转化的渠道,以版权驱动民间文艺“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