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当版权与 AI 共舞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30
2025年4月26日,当晨光穿透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玻璃幕墙洒在会场中央的全息投影上——一位虚拟诗人正吟诵着根据李白诗风即兴创作的七言绝句,而它的“大脑”里正流淌着五千年中华诗词作品的版权数据。这一幕反映了在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交织的新纪元,版权不再是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化作滋养创新的活水,奔涌在数字文明的河床里。这一幕不仅契合2025年“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也是版权与AI共舞时代的映像。
笔者注意到,当天在各图书馆、书店卖场、电影院等文化场所屏幕上播放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海报,形式与以往海报多为静态展示有所不同,而是在新技术加持下,首次以动态形式亮相,融合算法生成的粒子流动、智能插画变换等元素突破传统方式,生动诠释了“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互动关系。版权主题宣传海报科技感十足,围绕完善法制、强化保护、繁荣产业、深化合作4个主题,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AI技术,通过色彩、光影、动态效果等营造出强烈的科技氛围,体现了版权在数字领域的效能,也产生了强大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数字时代,中国版权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版权创造质量更高、版权转化运用效益更好。2024年在全球销量达2800万份、总收入超过9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通过现代化的游戏技术和艺术手法,将古老的西游故事重新演绎,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在全球掀起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科幻小说《三体》除实体书之外,通过有声书、漫画、广播剧、动画和影视剧等多元媒介拓展版权影响力,截至2024年6月,全球与《三体》合作的品牌超过数百个,产生的体验和消费品市场价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三体》已出版35个语种,其中大部分是用AI翻译的,居中国当代小说海外销量榜首,还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背后,是阅文集团构建的“版权双轨制”,即70%收益归原著作者,30%反馈给跨语言训练数据贡献者。
4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著作权登记总体呈现较大增长态势。202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1063万件,突破千万,同比增长19.13%。其中,作品著作权登记量超780万件,同比增长21.3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超282万件,同比增长13.31%。在版权产业经济贡献方面,2023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9.3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7.44%;城镇版权产业就业人数为1573.99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9.62%;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为4146.13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2.27%,连续多年稳定在11%以上。由此可见,版权产业在鼓励创新、促进就业、增加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将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技术赋能不仅体现在创作端,更延伸至版权保护全链条。2022年以来,昆山市尝试打造了“元昆曲”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令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昆曲表演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之美。2024年腾讯SSV探元平台正式上线“戏曲数字资源库”专区,依托腾讯AI、区块链及游戏技术,助力经典戏曲的留存、传承、共享共创和版权保护。在该平台专门设有“版权保护”分区,为戏曲作品提供版权存证、监测维权的版权保护服务,帮助文博机构及创作者规范资源版权应用,规避侵权损失。当区块链生成的数字指纹,如同《牡丹亭》中杜丽娘裙角的金线,在AI时代织就防伪“锦衣”。
2025年4月28日,在北京举办的“AI赋能 责任同行——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论坛”上,中国音数协联合阅文集团、咪咕数媒、番茄小说、晋江文学城、掌阅科技、点众科技、中文在线、七猫小说等16家头部网络文学平台共同发布了《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公约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洗稿行为,要求相关网络平台建立AI辅助创作使用规范,完善AI辅助创作要求,呼吁建立对仿冒、抄袭、洗稿等侵权行为的行业认定标准和规范,并统一反洗稿认定流程,提升侵权识别精准度,共享反洗稿经验和技术成果,形成打击合力。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搭建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发布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工作情况白皮书》数据显示,该平台打造“一键式、全链条”数字执行新模式,实现案款交纳准确率100%,案款发还时间从3分钟缩短到20秒,案款发还平均时长仅3.31天。
版权与技术结合的威力更体现在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剑网行动”所取得的成果中。2024年各级版权执法部门查办实体市场侵权盗版案件3219件,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62条。今年以来,国家版权局在指导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及四川、广东等地版权局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熊出没·重启未来》等影片相关美术、音乐作品进行作品登记的同时,发布了3批院线电影版权保护预警名单,要求各网络服务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侵权盗版行为。据统计,仅今年春节期间相关互联网平台及时删除、屏蔽涉春节档院线电影侵权盗录链接229万余条,封禁、限播反复侵权账户4116个,有效避免了侵权内容扩散。此外,国家版权局还联合国家电影局等部署专业机构加大电影水印检测力度,及时掌握盗版电影盗录时间、地点等重要线索。各级版权执法、公安部门查办春节档院线电影侵权盗版案件40件,抓获一批偷拍盗录、非法传播人员。今年3月,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件10件,极大震慑了电影盗录传播违法行为。这些数据背后,凸显了我国版权保护体系正在数字领域筑起新的防线。
站在数字时代的十字路口,中国版权产业正在书写新的传奇。从敦煌壁画的数字化重生,到微短剧的版权治理创新;从区块链确权的全球实践,到AI创作的司法突破,这场数字版权的觉醒之旅,既是对人类创造力的致敬,也是对技术伦理的探索。当版权保护成为创新发展的护城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智火燎原、版权与AI共舞的时代,每一个版权创意都将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