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这一次,我们要让科学讲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8
前不久,《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第二辑、第三辑新书发布会举办。我不禁回想到,2020年,当时我刚从产假回归,就接到了一个重点选题任务——为“十万个为什么”做一套绘本。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60余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成为新中国几代科学家的启蒙读物,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
接到选题任务时,我的领导,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编辑,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项目总负责人洪星范对我说,要不惜一切力量,务必打造出精品。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秉承这个原则,支持整个项目的推进。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10年科普编辑,除了参与主线产品、重大出版工程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还根据自己对图书品质和市场的判断,做过一系列原创百科、绘本、玩具书等,但要为“十万个为什么”做一套绘本,我还是感到责任重大。
重新设置主题与内容层级
一些成套系的科学绘本在分册主题设置上会表现出偏重儿童喜好的倾向,比如有超过60%的主题是围绕动物和植物的,属于回应式主题。我希望能兼顾回应式主题和启发式主题,因此在主题方面既选择了包括动物、建筑、医学等回应式主题,也选择了包括视错觉、做梦、语言演化等启发式主题,同时构建了围绕“嫦娥”、“北斗”、碳中和等主题出版方向的主题。
在内容层级方面,设计了四个递进的阅读层级。一是“用科学讲故事”,吸引孩子先对主题感兴趣,并形成初步的科学认知。二是“十万个为什么”问答部分,利用主题相关问答,帮助孩子扩展知识储备,构建科学思维。三是科学艺术互动手册,每一本书配套的手册包含知识结构图、科学互动、科学写作等内容,用于家庭阅读环境和线下科学活动。四是借助数字平台,实现有声书、百科问答等互动体验。
在确定图书体例后,我们先后邀请了42位科学家和艺术家进行创作,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自由发挥,我们再同步根据科学性和逻辑性进行收束,以更大限度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项目推进离不开黄金三角
黄金三角的第一个点,是科学家、科普作家。我先后去过华东师范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听王烁教授讲述中国古生物学家如何挖恐龙;听何无梦教授讲述碳原子在世界上几十亿年间的循环迁移;听程翊欣老师介绍沿着中国海岸线的候鸟迁徙盛景……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科研、科普领域中深耕钻研,有着强烈为青少年创作一本科学绘本、传播科学知识的意愿,他们的真心感动着我。
黄金三角的第二个点,是插画家。秉承多元创作理念,每一本书都尽可能邀请不同的插画家来创作。为了科学严谨,插画家会收集大量材料,会认真研究科学家、科普作家提供的每一张照片,细致地创作每个细节。他们真正促成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碰撞。
黄金三角的第三个点,是编辑。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全程与文图作者在工作中进行脑力激荡、把握内容走向外,责编们还定期召开“开脑洞”会,每位责编为其他责编讲述自己分册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开脑洞,看看怎么把故事变得更好玩。《夜晚的奇妙世界》中,让男孩像玩游戏一样攀登睡眠曲线;《会说谎的视错觉》中,让小女孩进入视错觉奇境;《一棵树的三百年》中,让苹果树来讲述牛顿的故事。
在图书的编纂过程中,主编曾溢滔院士、曾凡一教授会认真读每一本稿件,写下建议,再交由我们优化。他们有着繁重的科研工作,甚至常通宵工作。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下,他们依然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内容细致把关。先后有7位两院院士对这套书进行了科学推荐,他们对科普工作的鼎力支持,激励着我们为当代儿童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科学传播体验的决心。
推广过程中感受孩子求知欲
《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的配套科学活动起步自2023年4月。从10人的阅读教室到200人的大讲堂;从幼儿园到小学校园;从街道活动中心到市级图书馆……我们为孩子和家长带来包括科学家讲座、科学艺术工作坊、家长阅读沙龙等在内的多种阅读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开展近百场线下科学艺术活动,超过7000名读者参与了这些活动。除此之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还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大零号湾图书馆等开展巡回画展,从科学、艺术方面不断拓展科学绘本的边界。
2023年4月,《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第一辑8册面世,第二个月就入选5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并入围2023年度“中国好书”,获得了众多奖项。
2025年4月,《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第二辑、第三辑新书发布会举办,新的16册图书将延续第一辑的口碑和品牌,走近更多的孩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吸引他们走近科学、热爱科学。
在接到本次责编手记约稿任务的当天,我接到来自北方一座县城的电话,来电人是一家书店的老板,看到我们发出的新书发布会新闻,想了解是否有视频课,能够为那里的孩子带来更多科学活动。通过和他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的线上视频课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我深深且真切地感受到,在广阔天地中,有千千万万求知的孩子正等待着科学与艺术的滋养。《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已经探索性地迈出了第一步,借助第二辑和第三辑的面世,我们要走向更多孩子,帮助他们在艺术中欣赏世界,在科学中理解世界,心怀理想,展翅翱翔。
(作者系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分社副总编辑,《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