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诞生百年之际,超高清来了!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2

  4月19日,“超高清”很忙。一大早,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在和煦的春风中鸣枪开跑。这场以“人与机器人共跑同一赛道”为核心的赛事,通过北京市超高清视听重点企业科旭威尔提供的超高清智能拍摄解决方案,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未来感的直播盛宴。

  夜幕降临,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原创话剧《林则徐》通过超高清直播技术,跨越数千公里,同步呈现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家剧院、百余家影院和2所高校,惠及2.5万余名观众。

  超高清已经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它以8K分辨率、三维菁彩声、高动态范围(HDR)重塑着人类的感知维度。这场视觉革命不仅是像素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更是文明演进中对“真实”定义的颠覆性重构。

  这是一次从“视觉颠覆”到“传播生态”的变迁。

  1925年,苏格兰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第一台实用机械电视机,人类首次在物理世界与光影信息之间架起桥梁。100年后的今天,超高清技术再次打破了人类感官的极限,实现了由“看得见”“看得清”向“看得真”“看得沉浸”的跃升。

  由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超高清发展,将超高清发展列入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将发展超高清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抓手加以推进。

  在广电总局的部署下,超高清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播出端,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已于3月28日成功试播,在视听技术与文化内容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划,计划到2025年底,全国将新开播包括央视和省级卫视在内的13个超高清频道,届时我国超高清频道将超过20个,到2026年将再新增11个。

  在内容端,各地重点扶持使用超高清技术制作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动画片、体育赛事等专业内容,推动优质原生超高清内容的持续供给。除了电视大屏,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B站、咪咕等平台年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占比也将超过50%。届时,超高清将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主要呈现模式,人们在家就能够享受到震撼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这是一次从“广播电视”到“千行百业”的赋能。

  超高清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频道、一档节目的“单兵作战”。当前,超高清视听内容的应用边界正在持续拓展,从传统影视演播室逐步延伸至文旅展陈、商业展示、体育赛事、城市宣传等更多新型场景,为区域经济注入文化新动能。

  亦庄半程马拉松赛程中,科旭威尔在跑道的两侧,全程共部署了8路超高清摄像机,在赛道关键节点构建起全景式拍摄网络,携手CCTV5制作团队、尚亦城集团8K大屏直播矩阵,精准捕捉跑者与机器人的动态交互瞬间,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科技赛道的独特魅力。

  通过原创话剧《林则徐》的超高清直播,从新疆戈壁到海南椰林,观众可在家门口的影剧院身临其境般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家国情怀,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复杂的演出直播活动,也是充分利用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系统集成,通过科技赋能舞台艺术,打造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北京方案。

  尤其是超高清带领着数字产业不断发展,撬动了下游企业万亿级的经济增长。从拍摄端的摄影机与监视系统,到后期的特效合成、色彩管理,再到终端的传播与播放,整个产业链都在加速迈向智能化、高效化、沉浸化的新阶段。

  这是一次从“技术依赖”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放眼国际,中国超高清技术通过突破国际垄断,实现核心标准的自主化跨越。自主研发的HDR Vivid(高动态范围)和Audio Vivid(三维菁彩声)技术得到广泛使用,Audio Vivid更是在2025年获得国际电信联盟认证,成为与Dolby AC-4、MPEG-H、DTS-UHD并列发布的3D音频标准。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担了法兰西体育场田径比赛和闭幕式的8K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为全球受众提供8K公用信号,展示了超高清视频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直播中的应用。在制作过程中,总台正是运用了HDR Vivid和Audio Vivid等先进的技术标准,为观众呈现出了更加逼真、震撼的视听效果。

  这种“标准突围”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HDR Vivid与Audio Vivid双标准体系,使中国在超高清领域首次掌握国际话语权,打破了欧美企业长达20年的技术垄断。

  4月22日,CCBN2025(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正式召开,聚焦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成为展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从贝尔德实验室的机械扫描盘,到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里的流动光影,站在电视诞生百年的历史节点,超高清技术正将我们推向“无屏化”视听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