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图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认为——

融媒技术助党的创新理论“活”起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8

  本报讯 (记者汤广花)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图书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历时3年精心打磨而成,由崇文书局出版。该书以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程,并将融媒体技术与主题出版物相结合,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采用史、论、评结合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行系统阐述,润物细无声地讲好了马克思主义的精气神;用家常话小切口让深刻的道理深入化,字里行间散发着作者思考问题的激情,能够与大众形成思想的契合和共振。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风格诗意,既有学术性又通俗好读,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艰辛进程,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刘建军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部作品的通俗性,使其具备较高的理论宣传价值;二是在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极具参考价值,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性支撑;三是在通俗理论读物写作新文体方面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为通俗理论写作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参考范本。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在总结发言中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王向明教授带着充沛的情感、重大的责任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创作的成果,是一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可读性、时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

  研讨会上,崇文书局副总经理胡心婷表示,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基础呈现形式上,崇文书局引入AIGC数字人技术,随书配套搭建了作者王向明的数字人形象和元宇宙空间,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多项AI互动,如与数字人交互问答,体验场景化的数字空间漫游,观看专家微课音视频等。“我们期待通过创新让严肃的理论‘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感受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