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视角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李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传媒教育作为新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它不仅对我国传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传媒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共情力等,以实现传媒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传媒教育、传媒行业向国际化发展。

  以语言教学提升跨文化能力

  语言是国际沟通的桥梁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传媒教育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有效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传媒教育应加强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在传媒教学的语言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际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目标语言,提高其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共情能力。可以设置角色扮演、模拟会议、辩论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提升目标语言文化互动力。

  此外,在传媒教学过程中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交际习惯,培养其跨文化共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多元学习场景创新

  传媒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等,传媒课程通过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在全媒介的新时代,传媒教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更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跨文化知识体系。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线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全方位的跨文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可以便捷快速接触到多元文化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传媒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拓宽其国际视野。

  跨文化的交际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也要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能够准确识别并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敏感地捕捉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并通过灵活的交际策略加以解决。这就需要传媒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组织模拟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通过实际的交流交际实践,体验不同交际者所代表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理解力,进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目前,大多数传媒教育教学都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认知层面,忽略了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跨文化身份去比较、体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教师不能从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培养学生主动融于多元文化环境之中,并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多元文化间的交集或接口。然而,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情感因素不容忽视,即要注重大学生内心的文化冲突、协商与融合,及其多元文化间的意识情感沟通与转化。

  情感的培养是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传媒教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去感受不同文化中的情感表达和价值情绪,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分析不同国家的电影、电视节目或新闻报道,尝试从创作者的文化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协作。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国际新闻报道、编辑多语言网站内容、制作跨文化主题的节目等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验和学习不同的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传媒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展传媒教育教学模式,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