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应时而变:美术与出版的交织
——读《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史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1
每一个上过学、读过书的人对书都有着一种不舍的情怀,每一个学过画、练过字的人对画册和碑帖都有着一种感恩的情感。
古代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读书人在看书的时候不一定都会想到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但这些过程确实非常不易,尤其是编辑。
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此后的出版业也经历了很多技术上的更新,而到了现代,其规模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出版业以公众为基础,又基于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以传播为己任。因此,人们从小到大以及终身读书的过程,都与出版业有着非常广泛和紧密的联系。
1985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被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从此与美术编辑和出版连接到了一起。到人美社工作是我的选择,因为感念20世纪初以来很多美术家都是美术编辑出身,后来才成为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比如编辑过《美术丛书》的黄宾虹,直到当代的黄苗子、沈鹏诸先生。我想,走他们的路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已树立了榜样,而这样的选择在当年却是比较另类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术出版业与美术、社会的关系还相当紧密,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对于那个时代的很多美术家来说,能出一本封面印有自己名字的画册可能就是人生的梦想,而有无数的画家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没想到我在人美社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美术出版事业,至今看到当年编辑的图书依然感到很自豪。在这17年的工作中,我见证了中国美术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与转型,其中以几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60卷本《中国美术全集》为标志,而我也是责任编辑之一。那时候,我们非常羡慕国外出版公司出版的那么多的精美画册,自叹不如。而我们自己编辑的一部6卷本《故宫博物院藏画集》,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等到我做了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时还没有出齐。当时的生产效率、规模及印刷业都严重制约了美术出版业的发展,而其连接的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从一个年轻的编辑逐步成为业务骨干,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美术编辑的问题,在想应该建立中国自己的“美术编辑学”,通过教育改变美术编辑都是自学成才的状况,从而完善其培养制度,促进美术出版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常说“编辑无学”,也常常认为编辑不专,像“万金油”。因为编辑需要广博的知识,其承担的每本书稿的内容都不相同。拿美术编辑来说,国、油、版、雕及工艺美术、书法篆刻,还有美术史、画论等,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编辑的实际工作中,所以大多数美术编辑都是杂家。但其中佼佼者还是有学问的,甚至是不一般的,如黄宾虹等人。另一方面,美术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花费了大量时间,而自己在创作和研究方面就成了业余的。人美社原副总编辑沈鹏先生有诗集《三余吟草》《三余续吟》,他的“三余”就是“政之余、编之余、书之余”。即使他作为书法家,其书法也是“政之余、编之余”的产物,虽“余”而有成。
所以,我想在美术编辑方面去做一些系统性的理论总结,但时间及精力都没有让我实现这一理想。如今,看到江西美术出版社原社长周建森的《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史纲》出版,我眼睛一亮,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或许这就是一位老编辑残存理想的激发。周建森以他自己的默默努力,完成了这样一部能够影响中国美术出版业的专著,正是我所希望建立的“中国美术编辑学”的基础。因为系统地梳理百年中国美术出版的历史发展,总结各个时期的发展成就和特点,对当下和将来的意义非同寻常。所以,我看到这本书,除了激动,内心还充满了敬意。
我从书中看到了美术出版业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叙述简明,相信它能够勾起很多老美术家对过去的回忆,还能够激发青年一代了解历史的兴趣。虽然该书所总结的是历史,但历史面向的是今天。今天的美术出版相比过去变化巨大,每家美术社的书单都有长长一串,每家办一场书展活动都很惊艳。举目望去,各美术社尽是新人,我这一辈的都已退出了职场,人美社的小陈早就变成了陈老。今天这个阵地上所显现的与过去的不同,就是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致,而其呈现的商业化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商业化的特点。其中就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美术出版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尽管如今美术出版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可是,它在美术界的影响力却不如以前。这是时代的变化,是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过去的业态。
从书中我也看到了今天的美术编辑和过去的完全不同,因为今天的美术出版业规模超常,连接了扩招下的美术教育。而在行业的整体格局中,江西美术出版社能够走到全国美术出版业的前列,让人们看到了如今的美术出版不受地域的限制,关键看美术编辑、发行方面的实力,还要看码洋,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毫无疑问,百年里的中国美术出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一批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美术编辑,也有一些在社会上引发轰动效应的出版热点。从年画、宣传画到连环画,从技法书到教材,从画册到论著,从丛书到全集,这些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该书也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回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术出版业中,从东北来京的东北画报社的班底,有革命美术的纯正基因,传续了延安以来的革命美术传统,成为新中国美术出版的中坚力量。还有一大批上海的美术出版人来到了北京,表现出从上海起步的、与近代社会发展关联的出版业的影响正扩展到全国。那时上海的技术及专业人才方面的实力超越了其他地区。这两股力量的汇合形成了美术出版业的北京中心,而新中国的奠基和布局,开创了新中国美术出版业发展的道路。从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通俗美术读物开始,新中国的美术出版翻开了新的时代篇章,并在70余年的发展中累积了丰硕成果。
在中国美术出版业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的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就是发展的概况。当然人们还能看到从雕版、活字印刷到铅印、珂罗版,从胶版、三色版到数字化制版的技术发展,给各个时期的美术出版业带来了深刻变化。因此,如今的美术出版业再也不是过去的星星点点,而是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并影响了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公众美育等诸多领域。毫无疑问,如今每一位从事美术工作的人都是看着这些美术出版物成长起来的。而其中的很多美术家可能既是美术出版社的作者,又是普通读者,他们和出版社是鱼与水的关系。这样一种相互关系支撑了美术出版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行业的繁荣。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本《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史纲》。
适时出版这部著作对于系统总结美术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用了6个篇章来总结美术出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具有特别的思路。而新时代部分更着重于当下的现实,也不同于其他梳理历史的著作。书中还附有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年表,能够让人们用最简便的方式看到百年的历史发展和进程。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版丰富,其中有人们非常熟悉的出版物的书影和曾经刊发过的美术作品,实际上这也是另一个角度的中国百年美术史。这些美术出版物对于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着广泛的影响。美术出版离不开美术编辑,因为有了好的美术编辑才有好书,很多著名的美术编辑在公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他们在美术创作和研究方面也是卓有成就的,该书也兼顾了这方面内容,可谓功莫大焉。
在时代的发展中,可以预见,中国的美术出版业依然会伴随着美术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美术出版依然会在促进当代美术创作和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