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智能技术引领工作创新 以效能提升回应群众期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0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开展版权登记工作。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供图
2024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品登记分类
202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数据显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版权中心)2024年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82万件,同比增长13.31%;作品登记50.02万件,在全国各登记机构中名列前茅;质权登记432件,涉及主债务金额近47亿元,充分起到了著作权登记“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
作品登记中,从登记类别看,美术作品位居榜首,登记量超42万件,占比超过84%,文字作品紧随其后,视听作品、音乐作品等类别登记量亦稳步增长,形成多业态协同发展的繁荣局面。从登记区域看,覆盖地域广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登记。港澳台地区登记量超6500件,同比增长近30%。此外,版权中心还为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7万件作品登记服务。
努力提升作品登记工作质效
作为国家级版权保护与服务机构,版权中心多年累计完成版权登记2014.8万件。在版权登记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服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多年来,通过持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登记工作质效,自觉承担起“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版权登记在确认权属、定分止争、促进交易、繁荣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版权中心积极做好各类相关登记服务,为加强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024年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等许多知名文化作品均在版权中心进行了版权登记,为防范侵权盗版,保护原创者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版权中心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形成敏感词库,登记系统自动识别敏感词库并及时标注可能存在的敏感内容,审查人员根据提示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专项审查小组,对涉及重大题材内容的登记申请进行严格复审,加强对重大题材内容的审查把关,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此外,版权中心不断完善登记流程,强化对有版权瑕疵登记申请的审核力度。如针对与知名品牌标识雷同或存在侵权风险的作品,采取前置拦截措施,确保在受理环节就能有效识别并不予登记,从源头上避免作品登记侵犯他人相关权益。通过这些举措,为权利人提供了更加规范、高效的服务,有效提升作品登记工作质量。
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革新
版权中心在版权登记工作中高度重视新技术的运用,通过技术赋能,不断提升版权登记服务社会水平。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全面线上办理,申请人无需递交或邮寄登记申请纸介质材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登记。登记系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迭代,功能持续优化。例如,增设了作品实物线下展示选项、登记证书扫码查看作品样本及权利拥有状况、上传作品创作短视频等功能。这些功能为权利人在版权转让、授权许可、维权诉讼过程中快速证明作品权属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版权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版权中心及时接入满血版DeepSeek大模型,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版权登记工作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同时,推出“人工坐席+AI语音机器人”双客服模式,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登记咨询服务。通过技术赋能,大大提高版权登记效率,服务社会各界的效能不断提升。
版权中心将作品登记的办理时限主动从30个工作日缩短为25个工作日,同时推出“极速补换发”服务,将补发或更换作品登记证书的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极大满足了申请人的需求。从“30天”到“5天”的提速,从“线下跑”到“指尖办”的跨越,是版权中心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革新,以细节优化回应群众期待的结果。
除了服务广大权利人,版权中心与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也建立了高效协作机制,针对涉案作品的版权登记开通“零时差”快速查封通道。2024年,协助执行作品版权查封共计859件,涨幅超70%,创历史新高,有效防止侵权损失进一步扩大,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版权中心担当起国家唯一的版权质权登记机构主体责任,通过版权质押融资,大力促进版权价值转化、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2024年,为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便利版权质权登记服务,与北京银行总行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优化登记流程、缩短审查时限、创新版权普惠金融产品等方式,共同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版权金融服务创新平台,推动解决版权密集型企业及著作权人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注入金融“源头活水”。
积极开展多元宣传推广活动
在提升登记服务质量的同时,版权中心以作品登记为载体,创新宣传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多元化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版权保护意识。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版权中心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作品著作权登记信息精选”栏目并持续深耕,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定期推送展示优秀版权登记作品,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形成了“以点带面”的传播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版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同时,版权中心积极开展线下宣传。“年度十大著作权人遴选发布活动”遴选版权意识强、登记作品质量好、影响力突出的优秀著作权人代表向社会发布,涵盖文字、美术、视听、计算机软件等不同类别作品,产生良好社会反响,为助力优秀作品创作与传播、提升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讲好中国版权文化故事,树立文化自信自强,版权中心积极筹划建设中国首座以版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展厅,将采用展品陈列、图文介绍、多媒体、沉浸式场景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沿历史脉络展现我国版权文化起源、版权治理与国际交流成果、版权服务成效等内容。其中,在版权登记作品展区,集中展出申请人登记的各类作品实物样本。展厅将以公益性常设展方式,面向版权领域人士及社会大众定向开放,以促进全社会对版权文化的了解,营造尊重版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4年,版权中心以数据增长彰显产业活力,以严格审查守护文化安全,以效能提升回应群众期待,以智能技术引领工作变革,全面展现了版权保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风貌。下一步,版权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在版权登记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进一步提升作品登记工作水平,为权利人及产业各方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版权智能服务,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版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