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泥人张世家:

版权守护指尖上的百年传承

作者:本报记者 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0

  张宇在天津益中学校现场指导学生制作泥塑作品,带领他们感受创意之美、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对版权保护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

  本报记者 韩萌萌 摄


  泥人张世家作品《紫气东来》。

  泥人张世家 供图


  左手轻轻转动泥塑,右手用工具完善细节,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屏气凝神地雕琢着一件新近作品,那份专注让人不忍打搅。这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在天津泥人张世家彩塑工作室看到的一幕。

  泥人张世家始于1826年清末道光年间,经过近200年发展,泥人张彩塑以其造型写实、彩绘生动细腻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彩塑艺术的又一杰出代表。这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以其质朴的风格和贴近生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小小泥人在版权护航下,更添新风采。几年来,泥人张世家充分做好作品登记工作,保护作品独创之基,通过多样化版权宣传,让传统艺术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观众。在版权赋能下,泥人张彩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得以更好传承与发扬,百年老品牌不断“破圈”,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新的活力。泥人张世家也入选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我们赶上了版权产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不断开拓视野和市场运营,不断地对泥人张彩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在版权创新、保护、开发、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一些创新经验和成功实践。”张宇希望,泥人张世家的版权保护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版权企业,尤其是与民间文艺相关的企业和个人,提升版权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多条腿”走路 健全保护机制


  “泥人张世家的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定制化生产,个性化制作,产量稀少,即使同一款作品也是每个都不一样。”张宇说,泥人张世家的每件作品都是制作者的智力和劳动创作的结晶,更是历代泥人张制作者匠人精神的传承和呈现。

  在天津市版权局的大力支持下,张宇接管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以来,高度重视版权保护。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员工版权意识和版权保护效率,泥人张世家首先从内部着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企业内部,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明确了作品创作、登记、使用、授权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手工制作者,都要先进行专业的版权培训后再上岗,从意识上重视版权在泥塑彩塑作品经营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为企业的版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张宇说。

  此外,泥人张世家对所有作品从设计稿到成品全流程进行作品登记,每个展示和销售的作品都附有电子登记证书二维码标志,包括家族历史作品等都进行了版权登记溯源保护。张宇介绍,除了在内部全面提升版权意识,全面普及登记保护之外,泥人张世家还积极向外部拓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活动。“只有全社会的版权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保护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天津当地特色,通过发布版权保护相关宣传文章、视频等内容,向公众普及版权知识,提升大众对版权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张宇说。

  靠着“多条腿”走路,泥人张世家不仅强化了内部的版权保护机制,还积极向外传递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不仅保护了自身作品的合法权益,也为推动泥塑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更为版权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秉承全新的经营理念,泥人张世家以版权为重,重新梳理了版权资源体系,从版权保护入手,开启了泥人张彩塑新的“版权时间”。

  张宇介绍,在版权授权经营上,泥人张世家做了很多尝试,先后与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塑话百年》《我和我的世家》《泥人张彩塑技法》,与国外专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俄文版《我和我的世家》,拓宽了泥人张艺术的全球视野。同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泥人张世家195周年纪念》和《张宇雕塑作品集》两本书,都开发了以泥人张世家历史、作品等为元素的手机壳、明信片、书签、冰箱贴等系列文创衍生品。这些充满年轻、时尚、潮流气息的文创衍生品也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天津礼物”及“中国礼物”。

  如今,泥人张世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的店铺中,台历、冰箱贴、盖章册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今年新推出的书签文创产品“福运满满上上签”,更是深受各地游客喜爱。通过一系列版权授权的活用,泥人张世家逐渐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文化IP之一。


  拓宽展示窗口 促进版权价值转化


  “一个泥塑作品从捏制到阴干、烧制、打磨、彩绘,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工序,同时泥坯还需要窖藏3年。”张宇说,泥人张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靠的就是深厚的传统技艺,而如何让这项民间文艺被更多人知晓,让民间文艺发扬光大,他们想到了版权展览展出,通过推广天津民间文艺作品,形成品牌传播效应。

  泥人张世家连续参加了第八届和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并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代表天津获得最美视听效果奖。2024年,泥人张世家再次作为天津版权代表,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并获得优秀参展企业奖。

  备受瞩目的“泥人张世家张宇雕塑作品展”刚刚在天津美术馆落下帷幕,这是张宇的首次个展,也是泥人张世家传承与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泥人张世家历代大师的13件(套)经典之作,清晰勾勒出泥人张世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轨迹,为观众搭建起一座深入了解泥人张世家百年历史与独特魅力的桥梁。“展览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样的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版权价值。”作为民间文艺传承人,张宇深知版权保护对民间文艺传承的重要性。“可以说,是版权保证了我们民间文艺传承人的创作得到尊重和认可,也为我们的作品提供了保障。”张宇说。

  自2023年开始,“天津民间文艺泥塑作品展·泥人张世家作品全国巡回展”系列活动全面开启,已经走过多个城市。在天津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展览,是天津市版权局与泥人张美术馆联合打造的天津民间文艺版权作品专业展览。

  在去年4月举办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主题活动上,天津市版权局组织了泥人张泥塑作品和杨柳青画作展示。天津地区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连续性让观众眼前一亮,尤其是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充分体现其流畅的雕塑技法,细腻的刻画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令观众赞叹不已,也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版权赋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作用,更提升了版权保护的意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积淀,泥人张世家已经在版博会、文博会等展出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品牌传播效果,在展示展览版权成果、活跃版权交易贸易、促进版权价值转化、推动中外版权交流的各种活动中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肯定。

  “通过产品开发与版权运营,泥人张世家如今再放光彩。虽然我们只是版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小例子,但是版权为我们带来生机与魅力,让我们在继承中求变、在创新中传承,彰显了泥人张彩塑艺术历久弥新的魅力。”张宇说。


  主动求新求变 推动版权资源流动


  一尊小小的泥人承载着民间文艺技艺的传承,焕发着民间文艺的生命力,成为年轻人眼中“很酷”的作品,这背后离不开版权的保驾护航。作为承载与传递价值的重要载体,版权在民间文艺的商业化、品牌化运营、产业化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天津市版权局积极推动泥人张世家的著作权确权工作,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提高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版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天津市版权局在推动泥人张世家版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仅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更为其他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树立了榜样,切实推动了民间文艺版权资源流动和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活了民间文艺领域的版权价值。

  截至目前,泥人张世家彩塑工作室共开设两家销售门店,三家专业展览馆,年销售彩塑作品2000余件,累计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

  “传统不应该总是老样子,应该求新求变。我们主动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告诉现代青年泥塑到底美在哪儿,传统工艺到底好在哪儿,让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觉醒。”张宇表示,通过版权赋能,泥人张世家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虽然创作和管理等工作已经让张宇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只要有向孩子们近距离讲授的机会,他总会想办法安排时间亲自上阵,不仅为师生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主题讲座,还现场指导制作泥塑彩塑作品,带领学生感受彩塑艺术之美、体验民间文艺的独特魅力。

  泥人张世家还在大中小学建立校内传习室,派出青年工匠,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兴趣课。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还设立了选修课。截至目前,仅小学阶段,天津市已经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泥人张世家的兴趣班,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普及性课程中了解,并且喜欢上这项来自民间的艺术。“在课程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将版权知识融入到一件件作品的故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青少年的版权保护意识,普及《著作权法》相关知识。”张宇说。

  张宇表示,泥人张世家下一步将围绕加强版权教育,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我们将继续与天津市版权局携手,进一步扩大展览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举办系列巡回展览,让广大师生重新审视中国彩塑艺术的美学价值,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版权保护意识。”

  泥人张美术馆将不断丰富职能,持续举办高质量的艺术展览,还将通过增设教育活动和公益讲座等形式,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与艺术启迪,把泥人张世家在版权登记、成果转化、版权运营等方面的成果分享给更多人,让全社会看到版权如何为民间文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