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艺术之花绽放伦敦书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7
春暖花开的3月,2025年伦敦书展成为全世界出版人相聚的首场盛会。此行,中国出版人不仅带去了4000余种好书,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艺术展。这些来自图书的艺术品,犹如多姿多彩的花朵,以视觉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连环画展讲述中国故事
在中国出版代表团展区,一幅幅精美的连环画吸引外国友人止步拍照。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举办的“中国彩色连环画精品展”曾分别在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2018年博洛尼亚童书展期间举办,受到当地读者的欢迎及当地媒体的关注。本届伦敦书展,人美社精选彩色连环画《西厢记》《闹天宫》《杨门女将》《燕青打擂》中的40余幅作品,采用宣纸四色印刷、装裱后,将“中国彩色连环画精品展”再次搬至现场,供参加展会的观众欣赏。
结合“中国彩色连环画精品展”,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从中国连环画与外国漫画(日韩、欧洲、美国)的对比、连环画的历史起源、连环画的当代发展及连环画发展的创新思考四方面,向感兴趣的读者分享了连环画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他说,精品展展出的作品为我国连环画大家王叔晖、刘继卣、卜孝怀的代表作,他们以精致的工笔线描图为主,在静态、动态的人物及风景图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连环画展给人美社带来收获,那就是由人美社、连环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绘本彩色连环画故事》在本届伦敦书展上成功输出英文版版权。人美社希望借此向英国读者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面塑展呈现中华美食魂
面塑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用品出现。经过长期的发展,面塑逐渐从祭祀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面塑主要以面粉、糯米粉和防腐剂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揉、搓、捏、塑等手法制作出不同质地和颜色的面塑作品。面塑颜料的使用技巧也很重要,通过合理搭配颜料,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深受人们喜爱。
在本届伦敦书展上,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子公司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场极具东方韵味的“食塑乾坤,雕琢万象——中国食品雕刻艺术展演”活动。活动中,淮安市面塑项目非遗传承人、《食品雕刻艺术》图书作者罗桂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食品雕刻艺术从春秋时期起源,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
为展现中国传统饮食艺术的独特魅力,罗桂金现场演示娇艳欲滴的英伦红玫瑰和灵动活泼的面塑哪吒制作过程。他希望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礼物,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国食品雕刻艺术的独特韵味,将中国文化记忆带回家。
艺术展架设传播新支点
艺术为桥,架设国际传播新支点,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举办的“艺术之桥”重返伦敦书展的初衷。“艺术之桥”始发于2016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近10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借助国际书展平台,以“艺术——边界之外,书页之间”作为品牌理念,积极推动中国出版、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中国艺术和文化传统“走出去”和“走进去”取得成效。
在2025年伦敦书展期间,“艺术之桥”展采用醒目的柠檬黄作为主题色,以清新明快的视觉设计与简约纯净的空间布局,架起一座跨越东西方的明亮桥梁。展区内,一面展墙以黑白肖像展示2025年度人物——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专席教授汪悦进、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艺术史学者吴洪亮及其新作,他们的学术成就与艺术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化输出的重要支点。另一面展墙则设置高清显示屏,循环播放主题短片,将观众带入中国艺术的沉浸场域。
为了让世界看见中国艺术在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蓬勃生命力,展区内精心陈列着“艺术之桥”推出的一系列英文出版物,除往期经典作品朱赢椿《虫子书》、白明《白:中国瓷器的新语言》、《冷冰川:中国黑白艺术大师》、《农民:逄小威摄影》、《金宇澄:细节与现场》外,还有汪建伟《总是被拥有的所拥有》、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刘春杰《中国木刻:刘春杰的艺术世界》、马岩松《我们的未来·城市》、《吴昌硕》等主推新书。
3月11日下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举办的2025“艺术之桥”全球发行推介会上,该集团表达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在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传播资源更加丰富的新形势下,“艺术之桥”不仅是一个出版品牌,更是一座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推动中国与世界艺术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交流,照亮中国和世界艺术中被忽略的联系,为国际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
两位大师“相会”英伦
400年前,生于中国的汤显祖(1550—1616)与生于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未曾谋面。400年后,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大师却以各自的杰作《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东西方戏剧史上的“双星”。
为了让来自截然不同世界的两位大师来一场非凡的文化相遇,浙江文学馆、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在2025年伦敦书展联合举办了“情与梦的交响——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主题展。展览以《牡丹亭》(莎士比亚诗剧体全译本)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译本)为核心线索,通过图文展板、珍贵手稿、多媒体影像等形式,呈现两位大师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爱情的永恒歌颂。
据主办方介绍,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特别展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牡丹亭》(莎士比亚诗剧体全译本),以及嘉兴市图书馆收藏的朱生豪翻译手稿原件。这些展品不仅体现了翻译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更见证了中国学者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卓越贡献。另一大亮点是呈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黄必康改编的英语诗剧《牡丹亭里的梦幻爱情》。该剧以莎士比亚诗体风格重构中国古典戏剧,并融入昆曲元素,由国际知名导演艾米莉·辛德执导,以舞台读剧形式呈现。
“《牡丹亭里的梦幻爱情》是东西方美学的一次大胆碰撞,既忠于原著的精神,又赋予其国际化的表达。”黄必康表示,期待展览以戏剧为纽带,推动东西方在经典重构、学术研究与大众参与中深化理解,共同谱写文明互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