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江西角度 全国视野

作者:本报记者 杜一娜 通讯员 胡武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江网充分发挥智媒体优势,立足本地,放眼全国,放大传播效能,推出了一批影响大、新意足、质量高的融媒体佳作和策划,让报道更具时效性、贴近性、可读性,全景式呈现了全国两会盛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尤其是以“江西角度,全国视野”谋篇布局,成为大江网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一大特色。

  据统计,3月1日至8日,大江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端口共刊发相关报道1500余篇,原创作品256篇,发布全国两会相关视频100余条,全网总传播量超3600万。

  深挖本土 注重轻量化传播

  今年3月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十周年。大江网联合省市县三级媒体和江西全省政务新媒体推出重磅策划《总书记与江西的春天约定》,用手绘+H5+短视频等形式,回顾10年来江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的浩荡征程,展现一幅接续奋进、生机盎然的春天答卷。作品推出后,300余家新媒体平台头条推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重点推荐,全网累计阅读量超1300万,奏响了核心报道的最强音。

  此外,注重轻量化传播,寻找重大时政报道中的江西元素,推出手绘作品《总理报告里的江西行动》和动画《“景瓷”江西中欧班列出国记》,巧用江西文化IP青花瓷,立体展现江西行动与报告内容的深度结合,让江西高质量发展答卷跃然“屏”上。

  创新表达 拉近与网友距离

  大江网不断转变话语体系,创新时政报道方式,根据年轻用户的需求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强化内容个性化表达,让“有意义”的全国两会报道变得“有意思”。

  创新新闻表达。全国两会创意融媒体视频《江西UP!UP!》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形式,唱出江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作品从作词、编曲、谱曲、人物设计到视频画面的构建,均由AI大模型辅助生成。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巧用江西元素和流行元素,推出AI创意短视频《跟着“哪吒”看政府工作报告》《china说China 中国2024成绩单来了》和3D创意图《中国人的幸福图鉴》等系列融媒产品,让报告解读更具网感。此外,还推出H5产品《听见书院江西》,以创新形式重新解码赣鄱文脉,让千年书院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

  强化议题设置。两会前夕,依托“问计江西”平台策划推出“问计两会·百姓关心事 代表委员答”建言征集,收到网友2401条有效建议。全国两会期间,赴京特派记者针对网友的民生关切,邀请代表委员问计献策,刊发《职教课堂如何追上产业脚步?》《设立30天“信用缓冲期”》等系列稿件,让全国两会报道更接地气。

  转变报道视角。特邀全国人大代表拍摄两会Vlog,推出《全国人大代表张婧婧带你感受“春天的盛会”》《三八节江西团女代表送祝福》等短视频作品。这种创新形式打破传统时政报道的严肃性,以第一视角展现代表履职日常,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和亲和力。

  跨省联动 放大江西传播声量

  跨省联动报道是大江网今年全国两会融媒报道的一大亮点。大江网采取“中国声音、江西领唱”联动策略,积极与全国地方主流新媒体进行跨区域联动,推出“大国72变”“潮起东方——沿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中部六省合力挺起‘硬脊梁’”等系列主题的全媒体联动报道。

  大江网联动全国31个省(区、市)主流媒体的大端大号,推出全国两会策划《手绘长卷|大国72变》,通过手绘长卷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从“一五”到“十四五”72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光辉历程,丰富多元的场景与细节,唤醒用户集体记忆,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更加具象化,也更为深入人心。作品除了做成融媒体产品外,还设计了海报、H5等形式,在31个省(区、市)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同步刊发,形成几何级传播放大效果,放大了“中国音量”。

  今年两会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热门话题。大江网联合天津、湖南、甘肃、湖北等省市主流媒体,推出《潮起东方——沿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内涵,看各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效,从中汲取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大江网在总结过去联动报道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将属于江西自身的议题置于国家全局这一层面进行策划,让以往的地域“独唱”转变为全国跨区域的“大合唱”,将“江西好声音”传得更广更远。